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
《送杨翥孝廉归吴中》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古风

城中七月犹炎暑,城下归人趁行侣。

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

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

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

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

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

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

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杨翥即将离开京城,返回故乡吴中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城中七月犹炎暑”,点明了京城夏日的炎热,预示着离别的季节。接着,“城下归人趁行侣”描绘了友人杨翥与同行者匆匆告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紧迫感。“十年为客忆东吴,一日辞亲发南楚”两句,通过对比十年的异乡生活与一日的离家之痛,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

“楚江吴江路几多,扬帆处处尽经过”描绘了友人返乡途中所经历的漫长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过往的回忆。“琵琶亭边有明月,长干门前闻踏歌”则通过具体的地点和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月光下,友人能听到故乡熟悉的歌声,勾起无限乡愁。

“千里苏台在行目,忽度枫桥到乡曲”进一步描述了友人返乡的路程,从千里之外的繁华之地,到故乡的乡间小道,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顾瞻桑梓杂悲欢,纷引亲朋问寒燠”则表现了友人回到故乡后,面对亲人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既有重逢的喜悦,也有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最后,“吴中归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可能再次远离故乡的担忧。“晚岁还为越乡叹,他州重有倚门愁”则是对友人晚年可能再次远离故乡的忧虑,以及对远方他乡可能产生的孤独和思念之情的预想。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友人返乡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离别与回归、思念与希望交织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当西曲安东平五曲·其五

梦莲得连,梦藕得耦。明日欢归,万事何有?

(0)

和弹篇七章当鞠歌行·其五

食饴匪甘,食檗匪苦。我思其人,中夜起舞。

其人森森玉树枝,空岩结屋云萝衣。

石床苍苔三尺厚,不知寒冷安知饥?

胸中何所贮,日月光明杂风雨。

有时还出山,悲啸能动千石顽。

其人可望不可即,出入行踪那能测?

仰看银汉高嵯峨,北斗当头剑芒逼,万事平生在胸臆。

(0)

对酒抒怀简都门故人八章·其八

措就衣粮事不侵,坐禅密室有閒心。

多朋细作家珍数,旧事新从日录寻。

抽蜺贯胸防变想,借蝇拥鼻笑痴吟。

抒怀且付长鸿去,醉里山川落照深。

(0)

同谢同年增自小东门买舟由小秦淮至虹桥酒市小饮游平山堂桃花庵云山阁诸胜薄莫始归得诗六章·其四

太守今谁招,虚堂扫华绮。

一镜三尺屏,烟翠纳千里。

荒土无六朝,古愁乱难理。

但馀金粉痕,糁落大江水。

西驰日过中,东帆行未已。

绿密如冻云,楼阁罨其底。

远近无数箫,搀杂鸟声起。

迢迢北固山,娟然隔花睨。

(0)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其二十二

夕发婆罗店,晓涉滹沱河。

东乌跃初赤,血色浑盘涡。

冲摇野麦尽,狼藉沙蒌多。

危梁下天雁,掠影如投梭。

白沟互通泄,其委桑乾摩。

上谷塞海户,千古扬颓波。

我马就淤浅,呼吸通鼋鼍。

严冬厉冰雪,险懔还如何?

(0)

呈季侍读师芝昌四章·其三

道尊布衣贵,学重功名轻。

誉之国士目,期以千秋程。

穷途得殊爱,意气胡不平?

转使感激怀,突兀胸中撄。

蓄积一斛泪,愿尽公前倾。

祇愁散樗终,负此皇道亨。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