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今谁招,虚堂扫华绮。
一镜三尺屏,烟翠纳千里。
荒土无六朝,古愁乱难理。
但馀金粉痕,糁落大江水。
西驰日过中,东帆行未已。
绿密如冻云,楼阁罨其底。
远近无数箫,搀杂鸟声起。
迢迢北固山,娟然隔花睨。
太守今谁招,虚堂扫华绮。
一镜三尺屏,烟翠纳千里。
荒土无六朝,古愁乱难理。
但馀金粉痕,糁落大江水。
西驰日过中,东帆行未已。
绿密如冻云,楼阁罨其底。
远近无数箫,搀杂鸟声起。
迢迢北固山,娟然隔花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守的虚堂、三尺屏风、烟翠千里、荒土古愁、金粉痕迹、大江流水、日行舟动、绿密云层、楼阁掩映、箫声鸟鸣、北固山峦等景物,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世界。
诗中的“太守今谁招,虚堂扫华绮”两句,既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也暗示了现今的空寂与失落。“一镜三尺屏,烟翠纳千里”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屏风的广阔与自然景色的深远。“荒土无六朝,古愁乱难理”则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但馀金粉痕,糁落大江水”一句,以金粉的痕迹和大江水的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接下来的几句,“西驰日过中,东帆行未已”描绘了舟行江上的景象,既有时间的推移,也有空间的转换。“绿密如冻云,楼阁罨其底”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绿树的茂盛与楼阁的高耸。“远近无数箫,搀杂鸟声起”则通过声音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生动的氛围。“迢迢北固山,娟然隔花睨”则以山峦的遥远与姿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