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尊布衣贵,学重功名轻。
誉之国士目,期以千秋程。
穷途得殊爱,意气胡不平?
转使感激怀,突兀胸中撄。
蓄积一斛泪,愿尽公前倾。
祇愁散樗终,负此皇道亨。
道尊布衣贵,学重功名轻。
誉之国士目,期以千秋程。
穷途得殊爱,意气胡不平?
转使感激怀,突兀胸中撄。
蓄积一斛泪,愿尽公前倾。
祇愁散樗终,负此皇道亨。
这首诗《呈季侍读师芝昌四章(其三)》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季侍读师芝昌的深厚敬仰与真挚情感。
首句“道尊布衣贵”,表达了对道德高尚者的尊敬,即便他们身着布衣,也因其内在的品德而显得高贵。接着,“学重功名轻”则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真正的学者并不看重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知识与真理。
“誉之国士目,期以千秋程”两句,进一步赞扬季侍读师芝昌为国家的杰出人才,并期待他能为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接下来,“穷途得殊爱,意气胡不平?”则通过设问,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得到特别的关爱,却为何内心仍感到不平的情感,这种不平可能源自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或对自身抱负未实现的遗憾。
“转使感激怀,突兀胸中撄”描绘了诗人因季侍读师芝昌的言行而产生强烈的感动和共鸣,这种情感如同突然在心中激起的波澜。最后,“蓄积一斛泪,愿尽公前倾”表达了诗人愿意将内心的感动化为泪水,向季侍读师芝昌倾诉,希望借此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祇愁散樗终,负此皇道亨”则以担忧的口吻结束,担心季侍读师芝昌最终会像散落的樗木一样被遗忘,辜负了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季侍读师芝昌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关怀。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落日河桥千骑别,春风寂寞旆旌回。
灞浐别离肠已断,江山迢遰信仍稀。
送君偏下临岐泪,家在南州身未归。
万里枫江偶问程,青苔壁上故人名。
悠悠身世限南北,一别十年空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