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溪涨》
《溪涨》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0)
翻译
那时在浣花桥边,溪水只有尺余深。
清澈见底的白石,可以伸手触及,水中还能看见车影摇曳。
秋夏之际,溪水忽然泛滥,岂止流入我家小屋。
连蛟龙都感到困扰,更何况是鱼鳖这样的小生物。
今日早晨,水面已经下降了一半,回家的道路只剩一步之遥却显得遥远。
马儿的嘶鸣也不敢催促,前方满是深深的淤泥。
青青的麻草长在屋东,凌乱地散落在床边,书本随意摆放。
未曾料到远处山头飘来雨,夜里又会是如何景象。
我在城市间游走,傍晚时分总会在乡村歇息。
这才明白,长久在外的旅人,整天都在思念自己的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给乡村带来的洪水景象,通过浣花桥旁的溪水骤涨,白石被水遮盖,以及蛟龙鳖鱼等动物的狼狈不堪,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诗人在返回途中因路面泥泞而步履维艰,回家后发现屋东的麻草和床上的书籍都被雨水弄得散乱。

诗中透露出一种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在游历城市之间的劳累之后,归心似箭,特别是在夜晚更是思念村庄的安宁。最后一句“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稳定家园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惜分钗

柔肠腻。横波细。一眶秋水盈盈泪。盼天边。月儿圆。

记得初三,弓样眉尖。纤。纤。千金意。双蛾翠。

倾城得似延年妹。病婵娟。最堪怜。

孤负莺花,二月春天。恹。恹。

(0)

次东山偶忆兰溪渔者

东鲁行车雨雪飞,偶怀閒客钓鱼矶。

二伦情谊心相合,十载穷通命每违。

不审役形当世事,何如拭目看时机。

首阳今日无人问,也任夷齐采尽薇。

(0)

示众

妄谈般若妄谈宗,误引群聋学我聋。

夙契心源形实相,事随世理显虚空。

人因有执机皆塞,物为无情道尽通。

可是个中真的处,太阳西去水流东。

(0)

金山杂诗·其一

享尽清闲卖尽颠,两年未算草鞋钱。

残书破砚参堂去,我是穷酸杜撰禅。

(0)

答和李晴川宗伯见赠原韵

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

花径得閒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

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

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

面壁能参文字禅,一花一石总清妍。

法云珍重开初地,香火终须赖后贤。

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

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

(0)

秋日过宝轮寺沛霖

契阔高禅久,今朝诣竹林。

门回秋水远,径折白云深。

自得定中趣,因成物外吟。

夕阳发归兴,何日再相寻。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