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
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
我游都市间,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给乡村带来的洪水景象,通过浣花桥旁的溪水骤涨,白石被水遮盖,以及蛟龙鳖鱼等动物的狼狈不堪,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诗人在返回途中因路面泥泞而步履维艰,回家后发现屋东的麻草和床上的书籍都被雨水弄得散乱。
诗中透露出一种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在游历城市之间的劳累之后,归心似箭,特别是在夜晚更是思念村庄的安宁。最后一句“乃知久行客,终日思其居”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稳定家园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
花径得閒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
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
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
面壁能参文字禅,一花一石总清妍。
法云珍重开初地,香火终须赖后贤。
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
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