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衡岳隐禅师》
《赠衡岳隐禅师》全文
唐 / 司空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

石窗湖水摇寒月,枫树猿声报夜秋。

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

(0)
注释
拥褐:穿着粗布衣。
安居:安稳地居住。
南岳头:指南岳衡山的最高峰。
衡州:古地名,今湖南衡阳一带。
石窗:指寺中的窗户由石制成。
湖水摇寒月:湖水波动,月影摇曳,给人以寒意。
枫树猿声:枫树下猿猴的叫声。
报夜秋:象征秋天的夜晚来临。
讲席:讲经的座位或场所。
山鸟至:山鸟飞来,象征吉祥。
梵经:印度古代的宗教经典。
竺僧:指来自印度的僧侣。
垂垂身老: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
传法:传授佛教教义。
逐北游:向北旅行,可能指前往北方传教。
翻译
裹着粗布衣安稳地住在南岳山顶,从高寺中可以望见衡州的景色。
石窗前湖水摇动映照着寒冷的月光,枫树间传来猿猴的啼声报告着秋夜的到来。
过去在讲经席上曾有山鸟飞来,初开始时向印度僧人寻求梵经。
年岁渐老打算传授佛法,因此降临人间向北方游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山林生活场景,诗人在南岳之巅,居住于一所高耸的白云环绕的寺庙中,能够俯瞰整个衡州。诗中的“石窗湖水摇寒月”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似乎时间在这里已静止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猿啼声打破夜晚的寂静。

“讲席旧逢山鸟至”一句表明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甚至与山林中的鸟类都能交流。而“梵经初向竺僧求”则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敬仰,他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指导。

最后两句“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表达了诗人年迈想要传承其所学,同时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准备离开这尘世,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也是精神层面的解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与永恒的向往。

作者介绍
司空曙

司空曙
朝代:唐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司空曙,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卢纶,钱起,韩翃。
猜你喜欢

寄赠

忆别高斋后,荒荒已十年。

繁霜增白首,细雨梦华筵。

晓树香开玉,秋潮海拍天。

会当寻旧好,重醉辋川烟。

(0)

题画罗汉·其七

茫茫大海,何为彼岸。险哉险哉,波涛浩瀚。

鲸鲲若山,狰狞欲啖。委身从之,夫复何憾。

一有失足,万劫莫办。我欲援之,回首一看。

(0)

不眠

不眠虚静夜,忆别损清娱。

月芒生镜匣,露颗杂帘珠。

径坏转鲜叶,岩寒尚碧芜。

息檐唯旅燕,映树有垂蛛。

夜夜梅枝下,迎寒减病躯。

(0)

恭挽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其一

宁教断舌继常山,肯掩须眉向逆蛮。

万里剧怜埋义骨,九原何处迓忠颜。

锦江月冷悲鹃泣,华表风清待鹤还。

秋草斜阳无限恨,端凭史笔写臣艰。

(0)

奉题恩赠中宪大夫前崇庆州牧常理斋爱吟草·其二

岂惟鸿业在文章,大节昭然纪太常。

我是蜀人知最悉,至今立像仿桐乡。

(0)

常公挽诗

横戈壮往毙蛮酋,见说文儒武更优。

大节能全昔岭上,忠魂常绕浣花头。

天恩叠沛簪缨续,史笔详书汗简留。

良牧功勋难再睹,祗馀姓字永千秋。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