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
石窗湖水摇寒月,枫树猿声报夜秋。
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
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
石窗湖水摇寒月,枫树猿声报夜秋。
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
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山林生活场景,诗人在南岳之巅,居住于一所高耸的白云环绕的寺庙中,能够俯瞰整个衡州。诗中的“石窗湖水摇寒月”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似乎时间在这里已静止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猿啼声打破夜晚的寂静。
“讲席旧逢山鸟至”一句表明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甚至与山林中的鸟类都能交流。而“梵经初向竺僧求”则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敬仰,他寻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指导。
最后两句“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逐北游”表达了诗人年迈想要传承其所学,同时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准备离开这尘世,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也是精神层面的解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宁静与永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