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甘作小朝廷,况失襄樊撤国屏。
谁料议和拘北使,复闻歌舞到西泠。
偏安甘作小朝廷,况失襄樊撤国屏。
谁料议和拘北使,复闻歌舞到西泠。
这首诗《临安怀古》由清代诗人汪云翮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偏安甘作小朝廷”,开篇即点明了南宋朝廷在面对北方金国威胁时,选择偏安一隅,甘愿成为一个小规模的政权,这种无奈与妥协的心态跃然纸上。接着,“况失襄樊撤国屏”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南宋失去襄樊这两个战略要地后,国家屏障被削弱的事实,暗示了南宋政权在军事上的重大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谁料议和拘北使”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为了苟且偷安而进行的不平等议和行为的不满与讽刺。议和不仅未能解决边疆问题,反而使得北方使者受到拘禁,这无疑加剧了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暴露了朝廷在外交策略上的短视与软弱。
最后一句“复闻歌舞到西泠”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描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仍有达官贵人沉迷于享乐,甚至在西泠(杭州西湖边的景点)举行歌舞宴饮的情景。这种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阶层的腐败与无能,以及民众与统治者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道德的沦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南宋末年政治、军事、外交及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与批判,体现了其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