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罢玄草,长廊一徘徊。
山月出未出,幽人来不来。
日落罢玄草,长廊一徘徊。
山月出未出,幽人来不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期待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日落之后,长廊中一个人孤独地徘徊的情景。随着夜色渐深,山间之月似乎在犹豫是否要从云层后探出头来,而那位名为钱山人的隐士,是否也会在此时悄然出现,与这静寂的夜色和等待的人相会。
诗中的“日落罢玄草”,玄草可能是指某种植物或象征,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与日出相对应,形成时间的循环。长廊一徘徊,展现了一个孤独身影在长廊中游走,等待着什么或是思考着什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山月出未出”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月亮。它似乎在犹豫,在云层中若隐若现,既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诗歌一种不确定的美感。这种等待的场景,不仅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内心深处的期待与渴望。
最后,“幽人来不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等待。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那位隐居的高士,他是否会在月光下出现,与等待的人相遇?这一问句不仅表达了对未知的期待,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外界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与情感共鸣的世界。
青青门外竹,练练涧中流。
水竹自相激,天壤无炎洲。
我友有高韵,来为扶策游。
氛埃飞不到,轩窗寸寸秋。
高文穿天心,细字编蝇头。
气豪欲骑月,志锐定焚舟。
我来初过雨,衣衫空翠浮。
平生百斛尘,一洗空不留。
归来短檠下,清风入梦幽。
不知白莲社,肯容灵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