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何寂寂,积雨暗松枝。
抱病衣偏冷,安贫鸟亦饥。
看经先嗽齿,断酒不攒眉。
徙倚孤亭上,频吟伐木诗。
空门何寂寂,积雨暗松枝。
抱病衣偏冷,安贫鸟亦饥。
看经先嗽齿,断酒不攒眉。
徙倚孤亭上,频吟伐木诗。
这首明代佘翔的《雨中柬陈鲁彦》描绘了一幅僧人生活的画面。首句“空门何寂寂”以空门的寂静无声,展现出僧人的清修生活和环境的宁静。接着,“积雨暗松枝”描绘了连绵的雨水使松树枝叶显得阴暗,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诗中主人公身体抱病,但衣着单薄,更觉寒冷,反映出其生活的艰辛。“安贫鸟亦饥”一句,通过写鸟儿也因饥饿而显得不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境遇的困苦。然而,即使面对困境,他依然坚持诵经,“看经先嗽齿”,表现出坚韧的精神追求。
“断酒不攒眉”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即使不能饮酒,也不皱一下眉头,显示出内心的淡泊。最后,“徙倚孤亭上,频吟伐木诗”描绘了他在孤独的亭子上徘徊,反复吟咏《诗经》中的“伐木”篇章,表达了诗人借古抒怀,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僧人在风雨中坚守内心信仰与清贫生活的坚韧与淡然。
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
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
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
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
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
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