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为衣履石为梯,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三界合,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诛茆来与道人栖。
云为衣履石为梯,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三界合,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诛茆来与道人栖。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半山亭》描绘了一幅山中仙境的画面。首句“云为衣履石为梯”形象地写出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仿佛行走在云端石阶上。次句“白日青虚步可跻”则点出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青翠的山谷,山路虽高,但可攀登。
“天近祗疑三界合”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感觉,似乎天地相接,三界(人间、天上、地下)在这一刻融为一体。而“烟开浑见四方低”则通过烟雾散开后的开阔视野,展现了四周地势的辽阔和低矮。
“寒松挂雪明前嶂”描绘了冬季山景,积雪覆盖的寒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增添了山间的清冷之美。瀑布如雷声轰鸣,从山间溪流直泻而下,动静结合,增添了生动的动态画面。
最后两句“早晚台端捐佩去,诛茆来与道人栖”,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卸下尘世的束缚,来到这半山亭,过着与道人相伴的简朴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半山亭的自然风光,寓含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几年飞锡倦寻芳,云衲斓斑掩竹房。
一榻夜禅蒲座稳,满盂春供药苗香。
汲泉岩畔惊猿饮,裁苇池边引鹭翔。
像室雾昏灯焰小,石楼风度罄声长。
攀萝别岭冲寒雾,扫叶前林趁晓霜。
大抵僧居遗俗虑,此中身世更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