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窥见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与意象。
首先,“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两句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漂泊异乡的痛苦和无奈。这里的“十年”,可能是虚指长时间,而非实指十年,这种说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天一隅"则形象地描绘出远方故土的模糊轮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情感。
接着,“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两句反映了诗人面临困境和不幸时的心情。"数奇"意味着连续不断的不顺利,而“逢恶岁”则是指遭遇不祥之年。"计拙"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无奈,"集枯梧"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暗喻着诗人的心情和物质上的困顿。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两句中,“好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馀刘表”则是说这种人如同古代的名臣刘表一样难以寻觅。“穷交忆灌夫”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昔日友人的怀念。"灌夫"是一种古代的贤者,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于高尚品质和深厚情谊的向往。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两句继续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不矜持汉节"可能是在说尽管身处异乡,但依旧保持着汉族的节操。而“犹喜揽桓须”则是说即便在困厄中,诗人仍然喜欢回味那些古代圣贤的事迹,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清句金丝合"可能是在形容诗歌之美,如同金丝一般精致和华丽,而“高楼雪月俱”则是说诗人在高楼上,伴随着雪和明月,这既是一个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两句展示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吟哦"是咏叹、吟诵的意思,而“出新意”则表达了诗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指画想前模”则是在说诗人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其内心世界。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两句直接反映了诗人的创作活动。"自写千言赋"是指诗人自己撰写了一篇长赋,这种文学体裁通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而“新裁《六幅图》”则是在说诗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古代的名画进行了新的解读或创作。
最后,“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朋友的关心与提醒。"传看一座耸"可能是在说诗人希望朋友们都能看到他的作品,而“劝著尺书呼”则是要朋友们通过书信来保持联系。"莫使骚人怨"是在告诫不要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产生怨恨,而“东游不到吴”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们在旅行中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或行为而受到挫折。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反映出苏轼那种超脱物外、自强不息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