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二丹霞》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其二丹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词  词牌: 渔家傲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

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

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

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系列中的第二首,题为“丹霞”。诗人以渔父的口吻,描述了对古代高僧修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中,“不怕石头行路滑”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坚韧不拔,即使道路艰难,也能稳步前行。“归来那爱驹儿踏”可能暗指修行者回归内心,不再追求世俗的享乐,即使是马驹般的轻盈也无需留恋。“言下百骸俱拨撒”则表达了言语间的智慧能触动人心,让人顿悟解脱。

“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意味着真正的佛法无边,能够照亮修行者的内心,不分昼夜。“古寺天寒还恶发”描绘出古寺环境的清冷,但即便如此,修行者依然能克服恶劣条件。“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看似荒诞,实则寓言般地表达出修行者超越物质束缚,享受心灵宁静的快乐。

最后两句“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说修行者如此投入,连寺庙主持都因之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头发,形象地刻画出修行者忘我投入的精神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口吻,展现了古代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语言质朴生动,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青原山七祖塔

一派青原出少林,信衣到此只传心。

寻常示众无人会,尽向庐陵米价寻。

(0)

芙蓉堂

芙蓉堂下花如锦,记得当年此泊舟。

今日重来皆蔓草,水红无数强排秋。

(0)

次韵孙亨甫见寄

进多龃龉退为安,未省乘轩胜抱关。

半世青衫贫为禄,新秋明镜老催颜。

纷纷江上风吹叶,漠漠淮南雨暗山。

欲和佳篇寄相忆,韵严词峭不容攀。

(0)

酬周元翁推官见赠

南来济济多俊良,声问逸发推周郎。

词场较艺一战捷,笔阵独扫千人强。

烱然眉目行且贵,骥足万里看腾骧。

吟诗作赋不媚俗,期与往者同芬芳。

断璋残璧忽我赠,把玩溢目惊辉光。

自嗟行李久萧瑟,安得置之云锦囊。

又闻跨马欲过我,此意想君非渺茫。

山中草木最宜夏,雨馀一一含幽香。

雏莺乳燕学飞舞,叶底哑咤调圆吭。

阑干笋蕨虽已老,璀错梅杏犹可尝。

阴崖碧洞不受暑,谷风习习吹衣凉。

提携为子扫盘石,谈笑共坐莓苔苍。

宣毫越楮须盛载,吟取佳句还巾箱。

(0)

正月初三日送叔宜弟初离襄阳

月魄才生夜,春风恰到时。

异乡愁对酒,深院静论诗。

道路嗟吾老,云霄恨汝迟。

莫言明日别,徒益鬓边丝。

(0)

吴园杂咏十九首·其十五秋月楼

秋月如秋水,莹澈万里流。

我欲挹其清,登彼百尺楼。

随时有佳趣,不但是中秋。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