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二十三日闻城南火午至夜半怀归》
《七月二十三日闻城南火午至夜半怀归》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月近参旗欲下弦,倚楼半夜独看天。

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汹汹火惊何不去,嗷嗷籴贵更堪怜。

汉庭使者求民瘼,汲黯应须识后先。

(0)
翻译
月亮接近参宿星的位置,即将落下西弦,我独自倚在楼上,仰望夜空。
家乡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梦中,离开朝廷穿的官服已有七年未着。
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熊熊大火,令人忧虑为何无法平息,粮价飞涨让人更加可怜。
朝廷的使者应当关注民间疾苦,就像汲黯那样,先忧后乐,体察百姓的困苦。
注释
月:月亮。
参旗: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代表星象。
弦:月亮的弧度,这里指下弦月。
倚楼:靠着楼栏杆。
故园:故乡。
朝服:古代官员的正式服装。
汹汹:形容社会动荡不安。
火惊:比喻社会动乱。
嗷嗷:形容物价上涨时人们的声音。
籴贵:粮价昂贵。
汉庭:汉代朝廷,这里泛指朝廷。
使者:朝廷派遣的使者。
民瘼:人民的疾苦。
汲黯:西汉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热夏之夜,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诗中通过月亮、旗帜和弓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静谧的氛围。倚楼半夜独自赏析星空,是诗人孤寂心境的写照。而故园入梦,千日不见,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时光流逝的无常感受。

朝服离身七年,说明诗人已经长时间离开朝廷,或许是由于战乱、仕途坎坷或个人遭遇而导致的状态。这种情形常见于历史变革之际,如同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相呼应。

后半首诗转向现实困扰,汹汹火惊未去,籴贵更堪怜,是对当时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描写。汉庭使者求民瘼,则是对朝廷不顾民众疾苦,只知征敛的批评。而最后“汲黯应须识后先”一句,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有人能洞察时事变化,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以便为解决当前危机找到出路。

整首诗通过对夜空、故乡和现实的描绘,以及对于朝政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怀与社会关注的优秀之作。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幻花八咏用张鹏翀韵·其二雨花

烟片纷敷珠点微,真香无嗅有芬菲。

最宜润景当帘织,却异残春作阵飞。

何必指挥观色相,漫缘开谢悟因依。

道场恰是维摩室,不著文殊自在归。

(0)

七月朔日作

协律惟夷则,载时届素商。

步晨觉露重,度水喜风凉。

树影增长荫,蝉声纷夕阳。

情知秋信到,婪热审无妨。

(0)

急雨口号

昨日细雨淋终朝,优游餍饫苏新苗。

今日急雨盆倾快,沛然莫禦盈沟浍。

为学何必异乎斯,处女脱兔境异时。

一张一弛文武道,吾亦因之悟政要。

螮蝀在东莫敢指,阵云净捲天如洗。

(0)

题养正图六十首·其五十六遵守旧章

屏后二大瓮,以置投文简。

满即焚之衢,相业普亦显。

固云慎无稽,得无失从善。

(0)

题养正图六十首·其三十八师事名贤

林宗告童子,当精义讲书。

照对人师难,如丝附蓝朱。

躬行胜佔俾,识超成人殊。

(0)

题养正图六十首·其十九贱货尊贤

崇堂列宾筵,鸣玉白珩讯。

哗嚣非楚宝,英贤斯登进。

王孙诚善答,简子乃失问。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