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章朝散·其二》
《酬章朝散·其二》全文
宋 / 刘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

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

劳生毫发差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

江上鲤鱼天上雁,寄书嫌少不嫌迟。

(0)
鉴赏

这首诗《酬章朝散(其二)》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

首联“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在生活中的平静与简单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这种思想与道家哲学相契合,倡导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颔联“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与挑战。末路的风浪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而岁寒霜雪则代表了严酷的考验,但两者同时存在,也暗示了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颈联“劳生毫发差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复杂。劳碌的生活往往因为细微的差别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而当我们以醉眼看待世界时,时间似乎变得漫长无比。这里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幻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江上鲤鱼天上雁,寄书嫌少不嫌迟”,以江上的鲤鱼和天上的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信息传递的场景。鲤鱼跃龙门象征着成功的希望,而雁群南飞则是迁徙与自由的象征。寄书嫌少不嫌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与亲情的珍视,即使信息传递的时间长,也不觉得等待是多余的。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性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

作者介绍
刘攽

刘攽
朝代:宋   字:贡夫   号:公非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生辰:1023~1089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你喜欢

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

龙飞御八极,虎殿开群经。

礼乐焕明制,冠裳粲充庭。

大哉中庸理,纯粹复至精。

微言尽幽渺,至治通神灵。

内存戒惧功,外有位育能。

宋儒阐名义,孔学昭仪刑。

煌煌精一传,千岁如日星。

默契入玄化,冲居澹聪明。

圣心仰熙缉,吾道方施行。

微官窃臣从,列侍随公卿。

恭闻圣贤训,内顾惕若惊。

天颜不盈丈,帝鉴无留形。

虽无献纳权,恐有玷辱情。

古来致君术,感格须至诚。

庶几涓埃力,或使海岳增。

作诗戒同志,敢谓此地荣。

(0)

寄赠青田明府李君株山五十

出入公庭每戴星,诸生环席听谈经。

能摧海寇奔三舍,更起山城卫百灵。

宦迹屡书心已白,药炉久废鬓常青。

县人可有攀留计,王令仙凫此暂停。

(0)

石莲洞留黄洛村

经年不坐莲华石,绝壁烟霞费剪裁。

望月台高沈竹筱,负暄岩转暗莓苔。

厓边籍草閒闻鸟,洞口攀萝乱落梅。

底事远来黄叔度,孤舟江上屡相催。

(0)

赠王武库入京

蕙省策天兵,牙旌赴禁城。

长安朝日近,司马夏云迎。

青海连胡骑,金微绝汉旌。

和戎非武略,何日请长缨。

(0)

对镜

前辛之年,始加汝冠。后辛之年,恐华汝颠。

冠不复丱兮,华不复青。嗟嗟念庵奈汝形。

(0)

谢惠凉巾

谁制云巾蝉翼轻,况逢新沐晚凉生。

北窗高枕承嘉惠,东省弹冠异昔情。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