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辛之年,始加汝冠。后辛之年,恐华汝颠。
冠不复丱兮,华不复青。嗟嗟念庵奈汝形。
前辛之年,始加汝冠。后辛之年,恐华汝颠。
冠不复丱兮,华不复青。嗟嗟念庵奈汝形。
这首诗名为《对镜》,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诗中以“对镜”为题,通过镜子映照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前辛之年,始加汝冠”,开篇即以“辛”字点明时间,暗示岁月的流转。诗人回顾自己在某个辛年的开始,初次戴上成人的帽子,标志着从少年步入青年的转变。“后辛之年,恐华汝颠”,接着,诗人展望未来,在下一个辛年到来时,担心自己的青春与活力会逐渐消逝,如同害怕华发早生一般。这里,“华”既指头发的白化,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青春的流逝。
“冠不复丱兮,华不复青”,这两句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无情的感叹。诗人指出,曾经的少年头型“丱”(儿童发型)已不再拥有,而原本乌黑的头发也失去了青春的光泽,不再青葱。这不仅是对个人生理变化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衰老的深刻反思。
“嗟嗟念庵奈汝形”,最后,诗人发出深深的叹息,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念庵”可能是诗人的自称或隐含的别名,他以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形态变化的哀叹,以及对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阶段变化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既有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