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饮家驼乳,寒披野马裘。
书生贪射虎,战士喜椎牛。
风动河冰裂,烟含塞日愁。
但令扫雠耻,不必取通侯。
渴饮家驼乳,寒披野马裘。
书生贪射虎,战士喜椎牛。
风动河冰裂,烟含塞日愁。
但令扫雠耻,不必取通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与情感,充满了浓郁的边塞风情和深沉的历史感。
首联“渴饮家驼乳,寒披野马裘”,生动地展现了边疆战士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以家养的骆驼奶解渴,穿着野马皮制成的衣物抵御严寒,生活条件虽简陋却坚韧不拔。
颔联“书生贪射虎,战士喜椎牛”,对比了文武两界的追求与喜好。书生热衷于猎虎,象征着对勇猛与冒险的向往;战士则喜爱椎牛,可能寓意着对力量与战斗的渴望。这一对比,反映了不同角色在边疆生活中的不同追求与态度。
颈联“风动河冰裂,烟含塞日愁”,描绘了边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边塞生活的沉重。风吹动河面的冰层使其裂开,烟雾笼罩着边塞的日落,营造出一种压抑与忧愁的氛围,暗示了边疆战士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的挑战,还有内心的忧虑与压力。
尾联“但令扫雠耻,不必取通侯”,表达了边疆战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他们追求的是扫除仇敌,洗雪耻辱,而不是追求个人的高位与荣华。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集体荣誉感,体现了边疆战士的高尚情操和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边疆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边疆战士的坚韧意志和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