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兹桑榆景,翻思在东隅。
我昔驱车出,冒行荆棘途。
康庄在何许,不得遂长驱。
归来卧北窗,一枕清风馀。
安得屈夫子,相与论卜居。
乐兹桑榆景,翻思在东隅。
我昔驱车出,冒行荆棘途。
康庄在何许,不得遂长驱。
归来卧北窗,一枕清风馀。
安得屈夫子,相与论卜居。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十)》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环境的向往。"乐兹桑榆景"描绘了对夕阳晚景的享受,"翻思在东隅"则暗示了对早年时光的回顾。诗人回忆起年轻时驾车出行,道路艰辛,"冒行荆棘途"象征着过去的困苦。他渴望找到那条平坦的大道——"康庄在何许",却未能顺利前行。
回到家中,诗人躺在北窗下,感受到清风带来的宁静与舒适,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最后,他以屈原自比,希望能有像屈原那样的知己,一起探讨隐居的生活选择,"安得屈夫子,相与论卜居"表达了对理想友情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