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赵文节公祠堂》
《谒赵文节公祠堂》全文
明 / 李昌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烈焰不容熄,玉石俱凋伤。

宗社震荡中,大地多傍徨。

国祚倏云移,成命真靡常。

兴替虽有数,节槩焉可忘。

明公倅大郡,派系分天潢。

英气凌云霄,高操横秋霜。

俎豆固所闻,军旅非所长。

守土职攸重,固当死封疆。

小君贤伉俪,秉志与颉颃。

岂伊粉黛姿,乃有铁石肠。

所以颠危际,赖之植三纲。

精忠媲卞壸,庙貌俨相望。

义比华嵩峻,名齐日月光。

英魂在帝傍,时复临旧乡。

何代烈士无,岂独张睢阳。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谒赵文节公祠堂》表达了对赵文节公的崇敬和对其忠诚精神的赞扬。诗中通过描绘烈火与玉石的比喻,展现了赵公在动荡局势中的坚毅与牺牲,"宗社震荡"和"大地傍徨"象征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困惑。赵公作为地方官员,虽然不擅长军事,但坚守职责,视守护土地为重任,表现出铁石心肠般的决心。

诗中提到赵公的家族背景显赫,"派系分天潢",他的英勇气质如同云霄直上,高尚节操如秋霜凛冽。他虽不以武略见长,但其忠诚与精忠媲美于历史上的卞壸,祠堂与庙貌并立,象征其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的义行比华山嵩岳还峻峭,名声与日月同辉。

最后,诗人感慨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像赵文节公这样的烈士,他们如同张睢阳一样,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的英魂在帝旁永存,时常回望故乡,激励后人。整首诗情感深沉,对赵文节公的赞美充满了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李昌祺

李昌祺
朝代:明   字:昌祺   号:侨庵   籍贯:白衣山   生辰:1376~1452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猜你喜欢

绍兴壬子六月先公再被掖垣之命某时侍行自清江登舟经祖印江口趋行在所未几罢归还憩丰城之龙泽寺明年初夏归隐南山己巳岁予偶游祖印留宿寺僧惠嵩能道昔寓龙泽之梗概两寺相望盖五十里时先公没十有二年矣予亦衰病投绂俯仰悲慨因成两诗以遗嵩·其二

车骑纷来去,帆樯竞溯沿。

云閒天淡淡,江静竹娟娟。

耻学飞腾术,慵参寂灭禅。

春风常满意,无处不怡然。

(0)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其九

意态冲寒不自持,桂华相伴亦多时。

未须细睹青春面,且看扶疏写影宜。

(0)

新月

星珠错落飞破镜,玉斧应须及时整。

虽然光细轮未安,犹得山河半边影。

几人矫首望婵娟,三五二八清光圆。

光被四表千万年,不独长挂西南天。

(0)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其一

自到湘南不见花,传闻金谷旧人家。

手培数本珍如玉,买得红尖一寸芽。

(0)

次林庭植留别韵

曲生皆可醉,何必问醇醨。

浩气长看剑,愁肠半贮诗。

归舟无麦载,去路有梅随。

瘴海风波恶,此行君自知。

(0)

夹河中有矮道人自住小舟持咒为生人莫不异之者

道人神貌古,双鬓欲垂肩。

坐席容三尺,浮家住一船。

养生凭佛果,持钵信人缘。

早泊桥梁下,蓬头起白烟。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