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虫豸诗.虻三首·其三》
《虫豸诗.虻三首·其三》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

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

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0)
翻译
被蚊虫叮咬的痛苦不会长久,炎热与凉爽本来就是交替出现。
秋风从天而降,夏天的枝叶在霜冻中变得清朗。
潭水像镜子一样展开,无数山峰显露出石峰的棱角。
当气息平静下来,虫豸不再活跃,正是攀登云霄之路的好时机。
注释
辛螫:被蚊虫等叮咬的痛苦。
终非久:不会持续很久。
炎凉:炎热与凉爽,比喻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递兴:交替发生。
秋风:秋季的风,象征着凉爽和变化。
自天落:仿佛从天空降临,形容秋风的自然和浩荡。
夏蘖:夏天生长的枝叶。
霜澄:在霜冻中变得清澈、纯净。
一镜:比喻水面如镜子般平静清澈。
潭面:深潭的水面。
千锋:形容众多山峰。
石棱:岩石的棱角,这里指山峰的险峻。
气平:气息平和,也可理解为气候变得温和。
虫豸:小虫子,泛指害虫。
死:不再活跃,或指害虫减少。
云路:高远的路,比喻崇高的目标或境界。
攀登:努力向上,追求进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生命消长的感慨。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 这两句诗指出了昆虫的生命周期短暂,以及天气由热转凉是自然界中季节交替的规律。这里通过昆虫的生存状态,隐喻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秋风落下,象征着季节的变换,而夏日的热气已经被初冬的寒霜所取代。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中季节更替的迅速和必然。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 这里用“一镜”比喻平静的水面,而“千锋”则形容山石的尖锐,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水景象的壮丽与雄浑。

"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当自然界的气息趋于平和时,一些昆虫生命结束,而诗人却选择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找攀登山峰的乐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与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送陶虞卿赴神机参将

宋殿三衙帅,唐环十六军。

官联参斗柄,旌旆俨星文。

羽卫迎黄道,龙光觐紫云。

时时仙仗入,清跸早应闻。

(0)

史江皋约游芙蓉庄阻雨

细雨芙蓉径,冲泥客到稀。

桥分平野阔,江入曲池微。

花怯寒轻堕,莺愁湿不飞。

高云掩片月,容易送君归。

(0)

苦寒行句曲道上

天寒敝絮僵如铁,车轮乍转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

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0)

送施武陵赴选铨部

壮年读书富文藻,海内才名似君少。

嗟跎老大尚青袍,未解谋生独闻道。

负郭曾无二顷田,荒扉日掩生秋草。

幸逢圣世急徵贤,忍甘蹭蹬终怀宝。

长河流澌岁华晚,高风落木寒原晓。

旅行千里勿复忧,都门岂乏同心好。

君不见马周五十遇常何,一朝颖脱风尘表。

(0)

观舆菜

沜东种菜菜已熟,数亩舆来不盈椟。

积阴地冷生意微,稀鲜空教怪童仆。

连年种豆无一成,苗稼虽强阴雨蚀。

家口嗷嗷三十馀,此菜安能佐饘粥。

往岁宁无恒雨时,不似今年太翻覆。

三月浸淫到仲秋,天日不瞻鱼走陆。

农家处处守场禾,官吏纷纷饱粱肉。

深山雪冻薪不来,男号女啼声似逐。

水不润下洪范嗔,愿以波涛注空谷。

雨旸时若年岁丰,我菜全无心亦足。

(0)

题画

南游匡庐山,不知几万丈。

盘回直至香炉峰,五老高高俨相向。

初疑三山屹立东海中,又疑青天削出金芙蓉。

世人踪迹不到处,物色匪与人间同。

天梯石磴无穷极,一片寒凝古苔色。

千岁桃花别样红,四时瑶草非常碧。

就中有径深复深,白云洞口猿哀吟。

一声长啸白日晚,神仙渺漠无由寻。

须臾下来心目爽,便欲移家拟重上。

东风回首尘茫茫,明月满天劳梦想。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