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匡庐山,不知几万丈。
盘回直至香炉峰,五老高高俨相向。
初疑三山屹立东海中,又疑青天削出金芙蓉。
世人踪迹不到处,物色匪与人间同。
天梯石磴无穷极,一片寒凝古苔色。
千岁桃花别样红,四时瑶草非常碧。
就中有径深复深,白云洞口猿哀吟。
一声长啸白日晚,神仙渺漠无由寻。
须臾下来心目爽,便欲移家拟重上。
东风回首尘茫茫,明月满天劳梦想。
南游匡庐山,不知几万丈。
盘回直至香炉峰,五老高高俨相向。
初疑三山屹立东海中,又疑青天削出金芙蓉。
世人踪迹不到处,物色匪与人间同。
天梯石磴无穷极,一片寒凝古苔色。
千岁桃花别样红,四时瑶草非常碧。
就中有径深复深,白云洞口猿哀吟。
一声长啸白日晚,神仙渺漠无由寻。
须臾下来心目爽,便欲移家拟重上。
东风回首尘茫茫,明月满天劳梦想。
此诗描绘了诗人南游至庐山的壮丽景象,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庐山的雄伟与神秘。开篇“南游匡庐山,不知几万丈”便以磅礴之势引入主题,随后“盘回直至香炉峰,五老高高俨相向”则通过具体的地理特征,勾勒出庐山的壮观景象。
接着,“初疑三山屹立东海中,又疑青天削出金芙蓉”运用比喻,将庐山比作海中的仙山和天上的金芙蓉,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紧接着,“世人踪迹不到处,物色匪与人间同”表达了对庐山独特美景的赞叹,强调了其与世俗世界的不同之处。
“天梯石磴无穷极,一片寒凝古苔色”描绘了攀登庐山的艰难与险峻,以及沿途独特的自然景观。“千岁桃花别样红,四时瑶草非常碧”则展示了四季变换中庐山的美丽景色,桃花的鲜艳与瑶草的翠绿形成鲜明对比。
“就中有径深复深,白云洞口猿哀吟”描绘了一条幽深的小径,以及洞口传来的猿猴哀鸣,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神秘感。“一声长啸白日晚,神仙渺漠无由寻”通过长啸声与日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接近仙境的氛围。
最后,“须臾下来心目爽,便欲移家拟重上”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想要定居于此的愿望。“东风回首尘茫茫,明月满天劳梦想”则以东风与明月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庐山的思念与向往,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