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舆菜》
《观舆菜》全文
明 / 康海   形式: 古风

沜东种菜菜已熟,数亩舆来不盈椟。

积阴地冷生意微,稀鲜空教怪童仆。

连年种豆无一成,苗稼虽强阴雨蚀。

家口嗷嗷三十馀,此菜安能佐饘粥。

往岁宁无恒雨时,不似今年太翻覆。

三月浸淫到仲秋,天日不瞻鱼走陆。

农家处处守场禾,官吏纷纷饱粱肉。

深山雪冻薪不来,男号女啼声似逐。

水不润下洪范嗔,愿以波涛注空谷。

雨旸时若年岁丰,我菜全无心亦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康海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描述农民在沜东种植蔬菜的不易,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从“沜东种菜菜已熟,数亩舆来不盈椟”开始,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但收获却寥寥无几,反映出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之大。

接着,“积阴地冷生意微,稀鲜空教怪童仆”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恶劣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使得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落,甚至让童仆都感到奇怪。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连年种豆无一成,苗稼虽强阴雨蚀”则揭示了连续几年的阴雨天气导致豆类等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即使生长出来也因雨水侵蚀而减产。这不仅反映了农民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也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与期盼。

“家口嗷嗷三十馀,此菜安能佐饘粥”一句,直接点明了家庭人口众多,而蔬菜的产出却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凸显了农民生活的贫困和艰难。

“往岁宁无恒雨时,不似今年太翻覆”表达了对过去雨水情况的怀念,以及对今年极端天气变化的不满。这种对比强调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民对稳定气候的期待。

“三月浸淫到仲秋,天日不瞻鱼走陆”描绘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的严重后果,鱼儿因缺水而四处游动,形象地展现了干旱与洪水交替的极端天气现象。

“农家处处守场禾,官吏纷纷饱粱肉”揭示了官民之间的鲜明对比,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困苦,而官吏却享受着丰富的粮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

“深山雪冻薪不来,男号女啼声似逐”描绘了因雪灾导致燃料短缺,家庭成员的哀嚎声仿佛在相互追逐,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极端天气下的无助和痛苦。

“水不润下洪范嗔,愿以波涛注空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愤怒与期望,希望洪范(古代象征天意的神灵)能够改变天气,让波涛注入空谷,暗示了人们对于改变不利天气条件的渴望。

最后,“雨旸时若年岁丰,我菜全无心亦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天气的向往,即使没有蔬菜,只要雨水适时,就能带来丰收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农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明代农民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康海

康海
朝代:明   字:德涵   号:对山   籍贯:陕西武功   生辰:1475--1540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五为杨生催妆者,多见纸落,椽上官知书也。最后弟子周风远,索甡和词

丹枫叶叶迎春小,锦茵开处香鸾绕。

银扇隔雕栊,灯花百子红。

檐前乌鹊曙,休遣催妆去。

赋得夜来珠,昭容揽镜馀。

(0)

春日客至

日暮沧江上,收纶坐石矶。

为怜霄汉客,暂解薜萝衣。

雨过苔初合,云深蕨正肥。

相看俱白首,谁道故人稀。

(0)

金字经.二首·其一江上晚归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稳坐蓝舆酒半醒。登。

渔舟红蓼汀。樵楼暝。冬冬初起更。

(0)

浣溪沙·其二杨双泉寄画扇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中仍有女乘鸾。

钗横鬓乱不胜寒。

白兔楼头风露迥,碧鸡祠下水云宽。

相思两地共凭阑。

(0)

念奴娇·其五次韵答沈方邺,并呈李研斋太史,及冒辟疆、孙豹人、无言、程穆倩、宗梅岑诸君子

由来文字,是荒年之谷,丰年之玉。

喜遇隐侯苗裔在,胜事选楼堪续。

笔役风骚,腹罗经史,原委明桓穆。

风流跌宕,驾他厨俊名目。

况是群彦彬彬,琳琅辉映,触目如蚕簇。

艺苑文坛相犄角,戎子支驹逐鹿,好句争呈,竹西亭畔,选尽柯亭竹。

把来还讶,龙威书出林屋。

(0)

如梦令·其二欲别

欲别玉人归去。细雨廉纤薄暮。

红烛静愔愔,好共绿窗幽语。且住。且住。

衾润紫沉浓炷。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