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吴侍郎微雨中与一二亲友同登香山石楼》
《和吴侍郎微雨中与一二亲友同登香山石楼》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伊濑鸣秋麓,香楼隔雨溪。

天形林罅出,山脊雾中迷。

岸峻灵龛密,沙平野路低。

只应观佛土,物物便堪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lángwēizhōngèrqīnyǒutóngdēngxiāngshānshílóu
sòng / sòngxiáng

làimíngqiūxiānglóu

tiānxínglínxiàchūshānzhōng

ànjùnlíngkānshāpíng

zhīyìngguān便biànkān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香山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之美与佛土之净。"伊濑鸣秋麓,香楼隔雨溪"一句,设定了秋天微雨中登山的情境,"伊濑"指的是清澈的小溪声响起来,如同秋虫鸣叫,而"香楼"则是诗人所到之地,隐约于迷雾之中。

接下来的"天形林罅出,山脊雾中迷",展现了山林的神秘与自然界的和谐。"天形"指的是自然形成的景观,而"林罅"则是树木间隙缝的意思,透过这些缝隙望去,山脊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诗中后半段"岸峻灵龛密,沙平野路低。只应观佛土,物物便堪齐"则是对自然景色与佛法境界的结合。"岸峻灵龛密"形容山谷幽深,宛如世外桃源,而"沙平野路低"则表明了诗人行走的小道虽然平坦,却又显得低矮无力。在这样的自然氛围中,诗人提出了观赏佛土的主旨,认为在这个环境下,无论是何种事物,都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好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宋代文人风格中对自然美感的一次深刻抒发。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和郡守彭吏部按视湖亭凡二首·其二

双虹倒影上檐楹,碧水澄空一镜明。

野草闲花无限趣,短藜幽榜不胜情。

已知风月随人意,聊为湖山载酒行。

却讶锦囊赓梦草,坐令诗兴绕寰瀛。

(0)

真州梅

攲倒几株梅,黏枝半是苔。

相传前代种,曾历太平来。

山冷雪犹在,春深花始开。

乱离无酒买,嚼蕊当衔杯。

(0)

遣兴寄徐抱独

楼外垂杨啼晓鸦,楼中倦客醉思家。

东风不管春将半,一夜清寒勒杏花。

(0)

浣溪沙·其二

欲醉江梅兴未休。待篘春瓮洗春愁。

不成欢绪却成羞。

天意若教花似雪,客情宁恨鬓如秋。

趁他何逊在扬州。

(0)

题蕺山僧竹阁

高阁俯人世,越香清古岑。

林表山烟薄,竹多苔色深。

露笋翻晓箨,云房生昼阴。

天风自然来,明月照我琴。

景豁谢幽事,竟日聆仙禽。

佳言出奇观,清梵扬空音。

子猷昔好此,故园今陆沈。

眷然顾兹赏,萧萧生道心。

(0)

菰菜

江边野滩多老菰,抽心作穗秋满湖。

拂开细谷芒敷舒,中有一米连三稃。

剖之粒粒皆尖小,整齐远过占城稻。

不烦舂簸即晨炊,更胜青精颜色好。

寻常艰得此欣逢,默计五升当百丛。

雨多水长倍加益,十里定收三十钟。

野人获之亦自足,何用虚靡太仓粟。

连日秋风思故乡,况复家田有茅屋。

坠网重腮鲈已鲜,莼丝牵叶又流涎。

急归收穫蘋溪畔,细拨芦花撑钓船。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