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灾入告廑宸怀,大府关心府库开。
君自台阳奉檄至,我从厦口挂帆来。
堪嗟飞雨皆成卤,欲避狂风那筑台。
贾舶连番收内澳,阳春有脚幸春回。
偏灾入告廑宸怀,大府关心府库开。
君自台阳奉檄至,我从厦口挂帆来。
堪嗟飞雨皆成卤,欲避狂风那筑台。
贾舶连番收内澳,阳春有脚幸春回。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凯所作的《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偏灾入告廑宸怀,大府关心府库开”,诗人以“偏灾”开篇,暗示了某种不寻常的事件或灾难,引起了皇帝的深切关怀,并且大府(可能指地方官府)也对此事十分关注,展现了官府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颔联“君自台阳奉檄至,我从厦口挂帆来”,通过“奉檄”和“挂帆”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各自从不同方向前来相聚的情景,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
颈联“堪嗟飞雨皆成卤,欲避狂风那筑台”,诗人感叹于自然界的风雨无常,比喻人生的坎坷与挑战。同时,提出想要躲避风雨只能筑台的无奈,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尾联“贾舶连番收内澳,阳春有脚幸春回”,诗人通过描述商人船只频繁进出内澳的景象,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繁忙与繁荣。同时,“阳春有脚”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幸春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回归的期待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感,还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晏温解船去,暮夜舣船歇。
横斜隘梅村,玉蓓粲将发。
城中三辅豪,指日承明谒。
高怀妙康济,未试君前笏。
周南又小春,微温入花骨。
我瞻浮丘亭,山高璿柄没。
飞鸟正飘荡,空绕南枝月。
绮川亭上凌云赋,人在回仙旧游处。
谁教书剑走长安,荻月霜枫等闲度。
朱门不炙钓竿手,万卷难供折腰具。
偶然把箸忆莼羹,乞得闲官径呼渡。
江涨桥头有渡船,船头历历东林路。
云烟如画水如天,笑忆红尘问良苦。
我亦吴松一钓舟,蟹舍漂摇几风雨。
因君赋里说江湖,破帽蹇驴明亦去。
鸡犬相闻望可见,鸥鹭同盟心亦许。
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橹。
三径蓬蒿春雨肥,微君谁与开柴扉。
电光射牛书过目,虹气干斗酒淋衣。
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谁云沧海断地脉,莫信天南无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