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怀良不易,何以汝偏深。
委屈空如此,常能令直寻。
卷舒存至理,山水托知音。
举世谁相似,从无掩善心。
引怀良不易,何以汝偏深。
委屈空如此,常能令直寻。
卷舒存至理,山水托知音。
举世谁相似,从无掩善心。
这首诗《画叉》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引怀”、“委屈”、“卷舒”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真善美的追求。
首句“引怀良不易”,开篇即点出情感的抒发并非易事,引出了内心的复杂与深沉。接着,“何以汝偏深”一句,似乎在询问为何某些情感或理解会特别深刻,引人深思。
“委屈空如此,常能令直寻。”这两句表达了面对不公或挫折时,内心虽有委屈,但依然能够坚持寻找公正与真理,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卷舒存至理,山水托知音。”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人生的起伏比作云卷云舒,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同时,将知音寄托于山水之间,寓意着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共鸣与慰藉。
最后,“举世谁相似,从无掩善心。”这句强调了在世间难寻与自己相似之人,但无论外界如何,都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展现出诗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坚守与向往。
整体而言,《画叉》不仅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情感及道德观念的深刻感悟,还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彩鳌仙乐响空明。
前度凤来迎。
月圆月缺年年事,是今番、特地关心。
五夜重判烂醉,三分尚有馀春。
玉壶寒沁一天星。
车马气如云。
笼纱竟逐香尘暗,笑幽人、门掩花阴。
未见山中历日,梦中池草先青。
酒边,仆因育向所寄张玉田词,二公欣然属和,遂口占小词为谢。
酒阑更唱迭和,忽以成卷,漫录之,以为再会喜话云卖药韩康伯,还丹吕洞宾。
相逢况有葛天民。
笑杀神仙,元只在红尘。
赋就甘州曲,惊回池上人。
悟君那得笔如神。
割我一川秋色一江云。
落红填径东风恶,贪飞燕雏归晚。
听雨楼低,留春地窄,谁念闲情消减。
天涯漫览。
正鸥渚波宽,柳汀云黯。
赖有遥峰,数尖遮断送愁眼。
年年春草又绿,看花人自老,遗恨天远。
雁柱凝尘,鲛绡暗墨,青鬓吴霜轻点。
风流渐懒。
但诗恼东阳,病添中散。
院落无人,绣帘和絮卷。
燕忙莺寂。
惊千林稚绿,半湾新碧。
试送目、官柳河桥,便携酒饯春,去应无迹。
岸曲残英,尚勾引、行舟攀摘。
茶笋香顿冷,瘦愁易感,旧游难觅。
天开画图绣壁。
看岚光似染,云翠疑滴。
带暝色、飞入清吟,为小驻兰桡,快寻芳屐。
细蹑苔阶,怕踏碎、白云狼藉。
恨萧萧、暮烟细雨,又还送客。
裹空蒙、冻云如墨,匆匆人在南浦。
灞桥蹇步驮愁去,递与快帆轻舻。
堪恨处。
正短烛烧残,未刻西窗句。
荒林断莽。
便闲了门前,近人鸥鸟,此意向谁语。
行藏事,尽道日天也悟。
流萍忽散还聚。
玉缸春涨葡萄绿,准拟千觞飞羽。
君听取。
怕越客灯宵,留滞吴箫鼓。
江村夜午。
来共倚寒梅,吹香弄影,璧月照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