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韠归来痛倚庐,四时花鸟护幽居。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
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
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
素韠归来痛倚庐,四时花鸟护幽居。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
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
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隐山林之士的生活情景和心境。"素韠归来痛倚庐"表达了诗人对归乡后的孤独与寂寞,"四时花鸟护幽居"则是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换都为他的隐居生活增添了色彩。"躬行已达参乎孝"可能是在表述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孝道,而"佩服难忘孔子书"则显露出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不忘初心。
"绿荫千年知不改"用来形容自然界中植被的长存,不因时间而改变,这里的“绿荫”象征着生命力和持续。紧接着的"清香奕世岂无馀"则是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赞叹,表明这份清新之气是世代相传,不会有剩余,因为它总是恰到好处。
最后两句"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可解为诗人对于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审视,他通过接待宾客来回顾往昔,但并不完全沉迷于过去的幻影,因为他明白现实中的事物才是真实而非空幻。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态,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和孝道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