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回闻道读春秋,笔削馀功指顾收。
鲁国故知人有礼,周家那得圣无忧。
非君著意扶公谷,似我何辞赞夏游。
会引青藜校天禄,毋忘华发此沧洲。
书回闻道读春秋,笔削馀功指顾收。
鲁国故知人有礼,周家那得圣无忧。
非君著意扶公谷,似我何辞赞夏游。
会引青藜校天禄,毋忘华发此沧洲。
这首诗歌颂了历史的智慧和礼制之邦的美德,表现了诗人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以及个人修养与学识的自信。首句“书回闻道读春秋”表明诗人通过阅读《春秋》这部史书,听到了历史的教诲和智慧。下一句“笔削馀功指顾收”则描绘了诗人在学问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情景。
接着,“鲁国故知人有礼”提及孔子之邦——鲁国,人们对礼的重视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紧跟着“周家那得圣无忧”则指出了周朝的圣王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治理天下能够无忧无虑,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圣明君子的向往。
中间两句,“非君著意扶公谷,似我何辞赞夏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这里“公谷”可能指的是古代贤人,而“夏游”则是历史上的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会引青藜校天禄,毋忘华发此沧洲”,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珍视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里“青藜”可能代表着学问或道德的积累,“华发”则是才华的展现。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情怀,还透露出其内心的自省与期待,是一篇集史识、修养和个人理想于一体的佳作。
堤树丛祠北,烟村古埭南。
买鱼论木盎,挑荠满荆篮。
积潦经旬月,晴光见二三。
农功殊可念,保麦复祈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