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
《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匏系庵中春晡晡,拂几试展秋山图。

烟霏惨淡墨痕里,远濑百折沙萦纡。

峦容江色开浩荡,扁舟雁鹜人惊呼。

长安药叟造此观,气味自是营丘徒。

其人已化其迹在,流世直欲千金沽。

绝无粉黛假颜色,俗眼曾不留须臾。

庵中主翁谁赏识,对我但道今难摹。

不应莞尔领翁意,儗笔远甚成嗟吁。

古人妙地学始见,已信邯郸非易趋。

朱繇道子固有说,妄意自笑西家愚。

(0)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清晨时分,庵中僧人匏系(可能指匏庵主人)欣赏秋山图的场景开篇,通过“春晡”和“拂几试展”,传达出一种闲适与专注的氛围。画面中的秋山图烟雾缭绕,墨色深浅有致,远处江水曲折,舟行雁鹜,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

沈周将画面中的艺术气息与历史人物长安药叟相联系,暗示这幅画作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如同药叟那样的艺术大师的作品。然而,尽管画作价值连城,却难以寻觅到真正能欣赏其精髓的人,反映出艺术欣赏的高雅与世俗眼光的差距。

诗人感慨,即使是匏庵庵主也无法完全捕捉画中之意,而自己试图模仿也感到力不从心,感叹学习古人之妙境并非易事。他引用了朱繇、道子等古代画家的故事,表达对艺术追求的敬仰和自我反思,认为盲目模仿他人是愚蠢的行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卷,探讨了艺术欣赏与创作的真谛,以及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理解。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哭赵百微少蓬二首·其二

长君尤岁辈流稀,君直西垣我北扉。

襆被本无桑下恋,联鞍犹记柳边归。

锦残尚足邱迟用,斤妙曾看郢客挥。

闻卜菟裘殊未定,吴中埋玉是耶非。

(0)

送洪侍御二首·其一

曾峨豸角立朝端,贵近闻名胆尚寒。

古冢狐狸何足问,法筵龙象各傍观。

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坚铁壁难。

想见洛阳为纸贵,争传献可袖中弹。

(0)

送王南海二首·其二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0)

城坏复修又赋

补罅扶倾手段新,举头千丈又嶙峋。

主谋何止堪尸祝,妄议真当抵鬼薪。

见说传更增逻卒,已闻犯夜少奸民。

小偷不办公输械,遥望须惊彼有人。

(0)

居厚弟改提举鸿禧一首

召来未及拥青绫,麾去何妨拄赤藤。

粉署冯唐无辈行,镜湖贺老有交承。

吏柂月给帮虚设,客怪冰衔字稍增。

犹胜亳州前管辖,鬒毛秃尽欲归僧。

(0)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其二

穿凿彊挥麈,跳梁勇执弓。

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

笑里刀常有,盟边甲已衷。

拾遗端可拜,诛佞笔生风。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