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时才业未全伸,晚建油幢白发新。
畚土为城尘满面,握拳犹战胆通身。
一生偏任公家怨,四海皆知后事贫。
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
康时才业未全伸,晚建油幢白发新。
畚土为城尘满面,握拳犹战胆通身。
一生偏任公家怨,四海皆知后事贫。
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
此诗描绘了一位晚年仍在为国事操劳的老臣的情形。"康时才业未全伸"表明其一生才能未能完全施展,至晚年方得以建功立业,但已是"白发新",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畚土为城尘满面"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艰苦与劳累,而"握拳犹战胆通身"则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斗志和精神状态。
"一生偏任公家怨"暗示这位老臣可能因忠于职守而遭人误解或怨恨,"四海皆知后事贫"则透露出他晚年虽声名远播,但个人生活却极其清贫。最后两句"多少贵交方厚禄,恤孤吊墓属何人"表达了老臣对身后的孤儿寡妇可能无人照料的忧虑,以及对未来能否有人为自己扫墓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对老臣晚年的描写,展现了忠诚、孤独与悲凉,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大夫忠于国家却往往个人生活困顿的共同命运。
长陵有神气,万岁光如虹。
有时风雪变,魂魄来沛宫。
壮哉游子乡,一览万宇空。
击筑戒复隍,帝业慎所终。
重瞳爱梁父,此情岂不同。
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
缅怀首丘意,自足分雌雄。
尚惜霸心存,慷慨怀勇功。
不见往来事,烹狗与藏弓。
早知致两生,礼乐三代隆。
匹夫事已往,安用责乃翁。
我来汤沐邑,白杨吹悲风。
永言三侯章,隐隐闻儿童。
叶落皆归根,飘零独秋蓬。
登台共悽恻,目送南飞鸿。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