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构新看耸玉堂,文明诞启际非常。
九天睿藻开贞观,百圣心传蹈允臧。
愿竭庸愚终黾勉,愧无雅颂重铺张。
神功已配乾坤大,海宇均瞻日月光。
杰构新看耸玉堂,文明诞启际非常。
九天睿藻开贞观,百圣心传蹈允臧。
愿竭庸愚终黾勉,愧无雅颂重铺张。
神功已配乾坤大,海宇均瞻日月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为恭贺御制翰林院敬一亭落成而作。诗中以“杰构新看耸玉堂”开篇,描绘了敬一亭落成后,其雄伟壮丽的景象如同玉堂一般,令人赞叹不已。接着,“文明诞启际非常”,表达了敬一亭的落成标志着文明的新生,意义非凡。
“九天睿藻开贞观,百圣心传蹈允臧”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敬一亭的落成与古代圣贤的智慧相联系,寓意着敬一亭将成为知识与智慧的殿堂,传承并发扬古代圣贤的精神。
“愿竭庸愚终黾勉,愧无雅颂重铺张”则表达了诗人对敬一亭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能力有限的谦逊态度。诗人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敬一亭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自知难以创作出像《雅》《颂》那样的伟大作品来歌颂敬一亭的辉煌。
最后,“神功已配乾坤大,海宇均瞻日月光”两句,赞美了敬一亭的落成不仅在物质上增添了宏伟的建筑,更在精神上照亮了整个世界,如同日月之光普照大地,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敬一亭落成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这一文化盛事的喜悦之情,也体现了对知识、智慧和文明传承的深刻思考。
衡门启初旦,冉冉岁行益。
节序人自欢,焉为同余寂。
块然守一室,惆怅将至夕。
天地虽更始,人生无终极。
念欲昉乐端,忧怀纷如积。
来者日以新,谁能返畴昔。
余生愉在野,披睹中有获。
托素毫翰林,千秋垂金石。
逢掖足禦寒,岂必尽狐白。
兴言实起予,偕子臞山泽。
红女恋一机,丈夫慕九州。
拂袖出门去,妻子不足留。
二室造帝基,黄河喷天流。
一览意无馀,西入咸阳游。
咸阳帝子里,车马若云浮。
炊金复馔玉,赵瑟间齐讴。
东家霍司马,西邸平津侯。
南邻外人馆,北户文成楼。
鸡鸣先朝日,起者何所求。
试言平生业,十举九不酬。
北风旦夕吹,敝我黑貂裘。
低回返乡井,耕钓亦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