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高处不胜寒,切颢危峰俯碧澜。
逡巡二客相评度,拟向层霄以上看。
几曾高处不胜寒,切颢危峰俯碧澜。
逡巡二客相评度,拟向层霄以上看。
这首诗描绘了唐寅《后赤壁图》中的壮丽景象,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之高峻与水波之碧绿的对比,以及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探索精神。
“几曾高处不胜寒”,开篇即以问句引出对高山之巅的想象,暗示了山之高峻与环境的严酷,同时也预示着诗中人物将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切颢危峰俯碧澜”,接着描述山峰直插云霄,仿佛要触及天际,而下方则是碧绿的湖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逡巡二客相评度”,诗句转而描绘两位行者在山间缓缓前行,相互交流与评价,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思考。他们或许在讨论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又或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拟向层霄以上看”,最后两句表达了人物的志向与追求,他们不仅满足于眼前的美景,更渴望攀登更高的山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与超越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雅脱俗的意境,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追求卓越。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塍,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