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觉愁人倦。辜负看花天。
黄尘杂柳烟。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
难熨小眉痕。相怜镜里人。
春阴乍合云偏散。幽窗更觉愁人倦。辜负看花天。
黄尘杂柳烟。三分春正好。弱絮黏芳草。
难熨小眉痕。相怜镜里人。
这首《菩萨蛮·次湘佩鹊》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春日阴云散去后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淡淡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首句“春阴乍合云偏散”,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的变化,春日的阴云忽然聚拢又渐渐散去,营造出一种既期待又稍感失落的氛围。接着,“幽窗更觉愁人倦”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忧郁的空间,窗外的景色虽美,却难以驱散内心的疲惫与愁绪,反倒是增添了几分倦意。
“辜负看花天”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春日正是赏花的好时节,然而此刻的心境却无法全身心地享受这份美好,仿佛是对大自然馈赠的一种辜负。
“黄尘杂柳烟”描绘了一幅春日特有的景象,黄土与柳烟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迷茫与混沌。
“三分春正好”一句,转折中透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尽管此时正值春日,但内心的感受却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弱絮黏芳草”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柔美与细腻,弱柳轻絮轻轻依附在芳草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喻了人物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难熨小眉痕”则直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即便是再温柔的春风也无法抚平眉间的忧愁,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难以排解。
最后,“相怜镜里人”一句,以镜中的自我为视角,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在镜子中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容颜,更是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与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既有对外在世界的描绘,也有对内在情感的细腻捕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郁郁我所思,所思在瀛洲。
黄金以为阙,白玉以为楼。
枯桑漂白日,弱水不容舟。
亭亭三珠树,别来已千秋。
仙人招我来,采药游丹丘。
饷我千岁桃,赠我五云裘。
长鲸鼓巨浪,欲往无安流。
因风寄寥廓,东望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