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烂漫熟禾黍,夹路垂垂枣尽红。
长镰在腰来妇女,小篮负背走儿童。
野菊开花清露湿,楼桑坠叶白烟笼。
夕阳山下少人去,杖藜随意数飞鸿。
秋风烂漫熟禾黍,夹路垂垂枣尽红。
长镰在腰来妇女,小篮负背走儿童。
野菊开花清露湿,楼桑坠叶白烟笼。
夕阳山下少人去,杖藜随意数飞鸿。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乡村的宁静与丰收景象。首句“秋风烂漫熟禾黍”,以秋风的轻柔与禾黍的成熟,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画卷。接着,“夹路垂垂枣尽红”则通过红艳的枣子,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色彩斑斓。
“长镰在腰来妇女,小篮负背走儿童”两句,生动展现了农忙时节的劳作场景,妇女和儿童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收割,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互助精神。而“野菊开花清露湿,楼桑坠叶白烟笼”则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如野菊花的开放、楼桑叶的飘落,以及清晨的露水与白烟,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田园风光。
最后,“夕阳山下少人去,杖藜随意数飞鸿”描绘了日暮时分,人们逐渐归家,只有远处的飞鸿在天际翱翔,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欣赏着这宁静而悠远的景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乡村的美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