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镜空台一片秋,古风高月也全收。
兔园何自须眉地,篱落遮阑补未周。
玉镜空台一片秋,古风高月也全收。
兔园何自须眉地,篱落遮阑补未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玉镜空台”、“古风高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玉镜空台”为起笔,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冷而纯净的世界,仿佛一面未经雕琢的玉石镜子,映照出秋天的宁静与空灵。接着,“古风高月”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高悬的明月与古老的风韵交织在一起,赋予画面以时间的深度和历史的沉淀感。
“兔园何自须眉地”,这里的“兔园”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园林或场所,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似乎在探讨为何这样一个地方需要特定的空间划分,或是对某种规则的质疑。这一句既是对空间布局的思考,也暗含着对社会秩序或自然法则的反思。
最后,“篱落遮阑补未周”则以具体的景物描绘结束全诗,篱笆和遮拦的不完整,暗示了某种不完美或遗憾的存在。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述,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或是对于人生中某些缺失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间微妙关系的探索。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丈夫开口即见胆,意谓生死在顷刻。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
近闻韦氏妹,零落依草木。
深负鹡鸰诗,临风欲痛哭。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盈盈步月。悄似怜、轻去瑶阙。人何在,忆渠痴小,点点爱轻撅。
愁绝。旧游轻别。忍重看、锁香金箧。凄凉清夜簟席。杳杳诗魂,真化风蝶。冷香清到骨。梦十里、梅花霁雪。归来也,恹恹心事,自共素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