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根绊老石,槁叶填古径。
四山悄无人,铿然一声磬。
枯根绊老石,槁叶填古径。
四山悄无人,铿然一声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寺院景象。诗人以“枯根绊老石,槁叶填古径”开篇,通过“枯”、“老”、“槁”等字眼,营造出一种时间久远、万物凋零的氛围,枯萎的树根缠绕着古老的石头,干枯的落叶覆盖了古老的路径,暗示了寺院的悠久历史和岁月的沧桑。
接着,“四山悄无人”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空旷,四周群山环绕,却不见人影,只有自然界的声响与之相伴。这种孤寂与宁静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最后,“铿然一声磬”,在寂静中突然响起的钟声,打破了之前的沉寂,给整个画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寺院日常生活的描绘,也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心灵的觉醒与净化。钟声穿越山林,回荡在空气中,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和哲理,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义合寺独特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禅意,令人回味无穷。
江上新堂,乍开春宴,幻出琼花玉树。
不借东风,吹它红萼,似怕韶光轻妒。
但得好春回,谩问道、何人分付。
谁疑只欠幽香,冷装偏耐深处。曲曲阑干凝伫。
忆万点寒声,小窗曾赋。
绣幕低坐,钿筝龙笛,唤起湖山烟雾。
不尽苍茫意,乍销向、翠颦红舞。
五马重来,六桥芳草无数。
尘消珠幄。风定晶帘,爱密阴低护。
题红品绿,知几许、粉本当时闲谱。
茶烟摇曳,又梦断、银屏深处。
见亸鬟、半卸湘衣,倦倚碧纱春妩。
铜瓶小影团圞,便一向金围,应念迟暮。
含娇欲语,问怎似、参破绮情芳绪。
离愁忏尽,化冉冉、彩云飞去。
向琉璃、绣佛台前,冷沁玉盘香露。
萧瑟闲庭院。掩文窗、薄寒料峭,暗灯频剪。
从道宵长莲漏永,比似闲愁还短。
化万缕、萦缠如茧。
款约轻魂随梦去,绕天涯、不怕风吹断。
檐铎语,又惊转。一九冷魂霜华满。
算年年、照人如镜,几般愁怨。
惆怅家园心飘渺,多少海思霞念。
恐次日、遂成虚愿。
可惜江南花月好,到春来、空付莺和燕。
归途杳,碧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