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业当年竟沼吴,而今古寺奉僧盂。
海生明月潮千里,塔隐残阳雨半湖。
虚洞呼猿谈赵宋,荒台游鹿陋姑苏。
新诗准拟镌悬壁,蜡屐重来认故吾。
霸业当年竟沼吴,而今古寺奉僧盂。
海生明月潮千里,塔隐残阳雨半湖。
虚洞呼猿谈赵宋,荒台游鹿陋姑苏。
新诗准拟镌悬壁,蜡屐重来认故吾。
这首诗名为《登北高峰》,作者是清代诗人周庆森。诗中通过描绘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霸业沉浮与古迹风韵的感慨。首句“霸业当年竟沼吴”,暗示了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霸业如吴国般淹没在时光的洪流中。接下来的“而今古寺奉僧盂”则转而描绘眼前景象,寺庙成为僧人修行之地,反映出世事沧桑。
“海生明月潮千里,塔隐残阳雨半湖”两句,通过描绘海月和残阳的景色,展现出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转。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海潮和近处的塔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虚洞呼猿谈赵宋,荒台游鹿陋姑苏”进一步描绘了北高峰的荒凉与古朴,仿佛能听到古人猿声,看到鹿群游荡,姑苏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显得简陋而落寞。这几句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
最后,“新诗准拟镌悬壁,蜡屐重来认故吾”表达了诗人对创作新诗的愿望,希望将此刻的感受刻于壁上,以待日后重游时,还能认出那个曾经的自己。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溪头老妇哭黄昏,哭声凄楚不忍闻。
生遭乱离尽哀怨,何为汝独啼酸辛。
自言家住城南窟,有儿壮年夫白发。
延庆寺前租荒园,年年卖菜为生活。
城头解甲纷逃军,仓黄莽窜惊四邻。
我亦刮钱贳驰马,一家数口依昏姻。
入山惊定愁无奈,出门携得斗升在。
来时雨余园菜肥,商量挑向隩中卖。
父子相将入城去,此时消息只如故。
谁知一夜飞风来,红巾遍满西南路。
邻舍有人逃出城,眼见父子驱为兵。
裹头白布赤双脚,长发健儿鞭之行。
悲来不敢啼,入屋避人私向溪头哭。
悔恨当时不少留,相对饥死意亦足。
昨日万人出城分西东,逼迫俘囚为先锋。
闻道此去战诸暨,顾他父子辛苦犹城中。
《溪头老妇行》【清·徐时栋】溪头老妇哭黄昏,哭声凄楚不忍闻。生遭乱离尽哀怨,何为汝独啼酸辛。自言家住城南窟,有儿壮年夫白发。延庆寺前租荒园,年年卖菜为生活。城头解甲纷逃军,仓黄莽窜惊四邻。我亦刮钱贳驰马,一家数口依昏姻。入山惊定愁无奈,出门携得斗升在。来时雨余园菜肥,商量挑向隩中卖。父子相将入城去,此时消息只如故。谁知一夜飞风来,红巾遍满西南路。邻舍有人逃出城,眼见父子驱为兵。裹头白布赤双脚,长发健儿鞭之行。悲来不敢啼,入屋避人私向溪头哭。悔恨当时不少留,相对饥死意亦足。昨日万人出城分西东,逼迫俘囚为先锋。闻道此去战诸暨,顾他父子辛苦犹城中。
https://shici.929r.com/shici/jExyz7.html
杨柳满湖堤,掩映篮舆影。
登楼待佳客,纵目林亭迥。
吏部今斗山,萧然驺从屏。
小憩入吾庐,花覆廊茅静。
老眼健论文,活火徐添茗。
胸次无拘孪,有若树脱瘿。
众宾先后至,头衔各清冷。
只有孙子荆,坐啸冠慵整。
人生贵适意,游息趣各领。
遂循菰蒲行,不待山灵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