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同时总不成,威仪复睹尽朱缨。
吴姬拍按凉州曲,越女春归细柳营。
雪后鹅声喧午夜,峰头鹤唳怯清钲。
狗屠自具封侯相,浊酒哀吟阮步兵。
七国同时总不成,威仪复睹尽朱缨。
吴姬拍按凉州曲,越女春归细柳营。
雪后鹅声喧午夜,峰头鹤唳怯清钲。
狗屠自具封侯相,浊酒哀吟阮步兵。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复杂图景与鲜明对比。首句“七国同时总不成”以七国并立的历史背景开篇,暗示了权力斗争与国家分裂的景象。接着,“威仪复睹尽朱缨”描绘了贵族的奢华与庄重,通过服饰的细节展现了一种等级分明的社会风貌。
“吴姬拍按凉州曲,越女春归细柳营”两句,运用了吴地和越地的典故,分别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音乐与舞蹈,以及女子的柔美与活力,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美感。同时,也隐含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差异。
“雪后鹅声喧午夜,峰头鹤唳怯清钲”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鹅在雪后的啼叫,鹤在山峰之巅的鸣叫,与远处的钟声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也暗示了某种超然或不可知的力量。
最后,“狗屠自具封侯相,浊酒哀吟阮步兵”两句,通过对比狗屠(可能象征着底层劳动者)与封侯相(高官显贵)的命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同时,引用阮籍(字步兵)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对现实不满与逃避的无奈情绪。整首诗在描绘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