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比红儿诗(其六)》。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筛酒半醺。”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石榴红色的裙摆像精致的丝线高高堆叠,既展现了美丽的色彩,也传达了一种细腻和丰满的感觉。同时,诗人还用“肠断”来形容酒的香气,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半醉的状态,体会到一种放松和愉悦的情绪。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这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将美好的景致安放在古代皇宫的壁画之中。这里的“入胡”可能指的是边塞或异域,“不数昭君”则是在强调那个美丽的对象(可能是指石榴裙的女子)在众多美人中脱颖而出,不需计数就能一眼识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色彩和香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古代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艺术造诣。
雷霆划然轰鬼蜮,明珠翠羽纷狼藉。
轻车薏苡莫相乱,归帆唯载黔阳石。
石腹谺张颠盖攲,灵窦纡回通络脉。
屹立三尺具孤介,神韵古穆骨羸瘠。
儿时摩挲弄寒碧,老大爬罗还抉剔。
可怜兴替凡几回,五十年中事历历。
比邻冷君东海秀,挥洒天风动潮汐。
林离纸上如有声,走笔为我旋貌得。
浓阴沈黛召秋气,汇为风雨天深墨。
是时主客意震竦,竖尘微笑藏公貊。
呜呼庭前几上双拱璧,幸不相离常宝惜,平泉醒酒非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