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直接大河冲,无数堤防日夜供。
瓠子几劳沈璧马,烝黎时复喂蛇龙。
九河震荡沦初迹,四载胼胝忆旧庸。
日落海门还倚杖,每从碣石认尧封。
长淮直接大河冲,无数堤防日夜供。
瓠子几劳沈璧马,烝黎时复喂蛇龙。
九河震荡沦初迹,四载胼胝忆旧庸。
日落海门还倚杖,每从碣石认尧封。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怀想与感慨。首句“长淮直接大河冲”,以淮河与黄河的连接,象征着历史的连贯与文化的交融。接下来,“无数堤防日夜供”则展现了古代人民为了抵御洪水,不辞辛劳地修建堤坝,体现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智慧与坚韧。
“瓠子几劳沈璧马,烝黎时复喂蛇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如瓠子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瓠子,即瓠子河,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沈璧马”则是指古代帝王为祈求水利工程顺利而举行的仪式。而“烝黎时复喂蛇龙”则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人民在恶劣环境下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场景。
“九河震荡沦初迹,四载胼胝忆旧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九河代表众多河流,象征着古代治理水患的广泛努力;“四载胼胝忆旧庸”则通过描述长时间的劳作,表现了古代人民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
最后,“日落海门还倚杖,每从碣石认尧封”表达了诗人站在海边,回望历史,思考古人功绩的心情。海门可能指的是海边的门户,而“认尧封”则暗示着对古代圣明君主功业的追忆与敬仰。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怀想,表达了对古代先民智慧与勇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三年变态无不有,世界非新亦非旧。
前颠后仆人几何,新不能维旧难守。
此时独立苍茫人,诗且罢吟合呼酒。
可怜磊块浇难消,谁能写向丹青手?
荷君诺我颊添毫,如何阁笔三年久?
幸不障面羞彦回,更不函头哀㑌冑。
还我堂堂地做人,所贵完身成不朽。
平生儒冠久自厌,长剑横腰衣短后。
不妨图我作老兵,天下于今武方右。
乞君速践息壤言,勿使神龙空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