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游罗浮诗·其三》
《十一游罗浮诗·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古木围林密,烟村此结茅。

棘门杉叶缚,人面雨痕胶。

箭镞涂生药,花枝挂劲矛。

长将仙洞树,斫尽炙山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首句“古木围林密”便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古木环绕,林木茂密,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烟村此结茅”一句,点出了诗中的居住环境——一座被烟雾缭绕的小村庄,村民在其中结茅而居,生活简朴而自在。

“棘门杉叶缚,人面雨痕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村庄周围的自然景观,棘门与杉叶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编织品,而“人面雨痕胶”则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暗示着雨水滋润了大地,也滋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箭镞涂生药,花枝挂劲矛。”这两句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村庄的另一面,箭镞涂抹生药,暗示着这里可能有着独特的草药资源;花枝挂着劲矛,则可能是某种象征,或是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准备的隐喻,展现出一种既充满生机又不失警觉的生活态度。

最后,“长将仙洞树,斫尽炙山庖。”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珍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利用与保护并重。仙洞树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美丽,而“斫尽炙山庖”则可能是在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明代诗人释今无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游天台观

古观春山下,寻幽似有期。

瀑清冥坐久,峰好独归迟。

客啸巢禽识,仙踪药叟知。

我来无别趣,禅性尽相宜。

(0)

改祭修斋决疑颂.第十疑:既不许祭祀,或家眷死亡堕在鬼趣,云何施其饮食耶?颂曰:

鬼道常饥渴,当生怜悯心。

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0)

偈颂三十首·其八

真到做处,清虚妙体。时时随后,步步在前。

(0)

偈颂四十一首·其三十八

寒凉彻骨时,通身难去处。

其间有眼在,新丰一曲子。

(0)

偈颂四十一首·其七

花落秦川流水香,雨清荷玉妙珠藏。

祇么堂堂消息子,见来一点不相当。

静夜钟声楼上冷,残春岑色付红阳。

好是满堂孤峻处,不知人世见金章。

(0)

颂十六首·其十五

明明梵音海潮音,青青胜彼世间音。

雨则慧日破诸闇,日则名为观世音。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