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重相率游任园》
《子重相率游任园》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蹈雪入窈窕,蓊蔚如深春。

左右无佳色,老绿不改新。

小愒茅茨下,园翁叙慇勤。

主人谓此翁,好事绝等伦。

养生惟养花,种种皆躬亲。

每到二三月,烂漫如锦茵。

问翁何所有,品目如何分。

翁云世间本,搜采无遗根。

牡丹三万株,兼取洛与陈。

芍药扬州来,密密搀鱼鳞。

杂花极目是,浩不知涯津。

四序更代谢,颜色常相因。

我适来非时,犹得聊逡巡。

约翁待花开,许我论主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仪在冬日踏雪探访任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四季花卉的丰富与美丽。

首句“蹈雪入窈窕,蓊蔚如深春”,以“蹈雪”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冬日踏雪而行的景象,将寒冷的冬日与生机勃勃的春天巧妙地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接着,“蓊蔚如深春”则进一步强调了尽管外界环境严寒,但园中却仿佛春意盎然,充满了生命力。

“左右无佳色,老绿不改新”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园中植物虽经冬日洗礼,但依然保持了生机与活力,老绿与新绿交织,展现出自然界的坚韧与循环之美。

“小愒茅茨下,园翁叙慇勤”描绘了诗人与园中老翁的亲切交谈,园翁的热情与园中的和谐氛围相互映衬,增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主人谓此翁,好事绝等伦。养生惟养花,种种皆躬亲”几句,通过主人对园翁的评价,揭示了园中花卉的精心培育与照料,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每到二三月,烂漫如锦茵”形象地描绘了春季花开的盛况,如同铺满大地的锦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丰饶。

“问翁何所有,品目如何分”引出园中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描述,展现了园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翁云世间本,搜采无遗根”表明园中花卉的来源广泛,从各地搜集而来,体现了园主对花卉的热爱与追求。

“牡丹三万株,兼取洛与陈。芍药扬州来,密密搀鱼鳞”具体列举了园中牡丹与芍药的数量与来源,展示了园中花卉的规模与多样性。

“杂花极目是,浩不知涯津”表达了园中花卉种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难以分辨边界。

“四序更代谢,颜色常相因”总结了园中花卉随季节变化而展现不同风貌的特点,体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

“我适来非时,犹得聊逡巡”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是最佳观赏时节前来,但仍能感受到园中花卉的魅力,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约翁待花开,许我论主宾”则预示了未来再次相聚,共同欣赏花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园主之间深厚的友谊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任园中花卉的美丽与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秋兴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剪,浮瓮醅香恰受篘。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0)

柯山道上作

道路如绳直,郊园似砥平。

山为翠螺踊,桥作彩虹明。

午酌金丸橘,晨炊玉粒粳。

江村好时节,及我疾初平。

(0)

客思二首·其一

千里关山道路赊,可怜客子费年华。

杯觞滟滟红烧酒,风露盈盈紫笑花。

孤月有情来海峤,双鱼无信到天涯。

此生那得常飘泊,归卧东溪弄钓车。

(0)

雨后复小雪

雨雪来无已,冬春忽欲交。

贱贫安淡薄,老钝耐讥嘲。

村酒儿能取,农书手自钞。

莫年真个懒,屋漏旋添茆。

(0)

雨中泊赵屯有感

归燕羁鸿共断魂,荻花枫叶泊孤村。

风吹暗浪重添缆,雨送新寒半掩门。

鱼市人烟横惨淡,龙祠箫鼓闹黄昏。

此身且健无馀恨,行路虽难莫更论。

(0)

泛湖

白鹭双飞导我前,自疑身是水中仙。

放舟汉客樵风里,掷钓秦皇酒瓮边。

山寺云间传讲鼓,渔家浦口起炊烟。

个中得意君知否,买尽烟波不用钱。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