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舂陵逐客篇,流传哀动紫阳仙。
安知太白长流处,亦在重华野葬边。
碎板一如坡贬日,盖棺不见桧薨年。
谁云老眼枯无涕,闻说临川即泫然。
曾有舂陵逐客篇,流传哀动紫阳仙。
安知太白长流处,亦在重华野葬边。
碎板一如坡贬日,盖棺不见桧薨年。
谁云老眼枯无涕,闻说临川即泫然。
这是一首表达怀旧和哀伤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古人之事的追忆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中提到“舂陵逐客篇”,这是指古代某个地方的文学作品或传说,这里用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基调,“流传哀动紫阳仙”则是说这些故事广为流传,甚至能感动仙灵。
接着诗人提到“安知太白长流处”,这里的“太白”很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诗中常以奔放不羁著称。"长流处"则暗示诗人对李白生平和诗歌创作地点的向往和追思。“亦在重华野葬边”则表明诗人对于古人遗迹的关注,即便是伟大的诗人也终究难免一死,墓葬之地也是值得怀念的地方。
“碎板一如坡贬日”,此句描绘的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景象。"盖棺不见桧薨年"则是说古人的坟墓被树木掩埋,难以辨识岁月更迭。
最后两句“谁云老眼枯无涕,闻说临川即泫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物的怀念之情。尽管有人说年老的眼睛已经干涸,不再有泪水,但当诗人听到关于古人故事的时候,他的内心仍旧会涌现出深切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无奈和哀伤。
繁台繁姓人,埋灭为蒿蓬。
况乃汉骄子,魂游谁肯逢。
缅思当盛时,警跸在虚空。
蛾眉倚高寒,环佩吹玲珑。
大梁千万家,回首云濛濛。
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宾客有司马,邹枚避其锋。
洒笔飞鸟上,为王赋雌雄。
惜今此不传,楚辞擅无穷。
空馀一丘土,千载播悲风。
海隅山谷閒,人物最多处。
平旦息相吹,连城黕如雾。
闽王旧宫室,丹漆美无度。
今为大帅府,千里来赴愬。
元侯文章翁,更以吏能著。
峨峨中天阁,鸣玉新改步。
衔诏出梨岭,方为远人慕。
旌旗满流水,冠盖东门驻。
四坐共咨嗟,疑侯不当去。
张仲称孝友,樊侯正求助。
名城虽云乐,行矣未宜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