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嫌大吞小,不忍唤渔蓑。
皱月年年减,潜渊渐渐多。
心嫌大吞小,不忍唤渔蓑。
皱月年年减,潜渊渐渐多。
这首诗《杂咏下·鱼》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鱼儿在水中生存状态的微妙变化,寓含深意。
首句“心嫌大吞小,不忍唤渔蓑”,以人的情感投射于鱼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现象的同情与不忍。这里的“大吞小”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捕食关系,而“不忍唤渔蓑”则流露出对这种残酷现实的无奈和悲悯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皱月年年减,潜渊渐渐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的盈亏变化与水中的深度变化相联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长。其中,“皱月年年减”描绘了月亮逐渐变瘦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潜渊渐渐多”则暗示着水底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隐喻着生命经历的积累与成长。
整首诗通过对鱼儿生存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复杂,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鱼儿这一小小的生物,探讨了时间、变化、成长以及生命价值的主题,引人深思。
天无南北,凭雄姿开过,辽金时地。
朔雪炎风同万里,乃捏骨嵬天外。
驾驭英雄,君王神武,多少干城寄。
雪髯重颔,由来天寿无既。
今日驱马都门,高梁河在,呜咽桥头水。
琼岛春风花落尽,移了当年歌吹。
休怪初明,通天台上,表奏还垂泪。
却非髡侣,能为开国书记。
今届杖乡岁,黄发更精神。
昔年曾奉春酒,来祝魏城君。
此日桑弧高挂,刚好桃符新写,除夕即生辰。
坐听晓钟转,六十一年春。看膝下,兰共芷,凤偕麟。
诸孙环侍中外,济济卅馀人。
也学汾阳故事,每日颔之而己,羁角认难真。
既此是真乐,以外复何云。
生小飘零。忆鸠车竹马,便在临平。
鹅笼随处挂,燕垒逐年营。宦游踪迹更如萍。
京华几霜中州暂停。归来后,叹粟里、久荒三径。
蓬梗,殊未定。哭下小园,风鹤俄交警。
海舶波涛,邮亭霜雪,豺虎鼋鼍争命。
天许重逢中兴年,又来延揽东南胜。
乾坤中,一蘧庐、那论乡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