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
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
折辀不在道,覆舟不在河。
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叔孙毁仲尼,臧仓掩孟轲。
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
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
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
君子勿郁郁,听我青蝇歌。
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
折辀不在道,覆舟不在河。
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叔孙毁仲尼,臧仓掩孟轲。
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
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
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蕴深长,充满了对人生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君子勿郁郁”开篇,劝诫读者即使面临挫折和非议,也不要沮丧气馁,而应该聆听生命中的歌声,即便是那微不足道的“青蝇歌”。这里的“青蝇”,既可解作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却不可忽视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自身被边缘化的声音。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人间景象:“人间少平地,森耸山岳多。”这里的“平地”寓意为心灵和社会的平静,而“森耸山岳多”则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下一节中,“折辀不在道,覆舟不在河”进一步强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那些失去方向的车辆(折辀)和翻覆在外的船只(覆舟),指出了生命中的迷茫与无助。
“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危机四伏的一种警示。水面上的波澜虽然起初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能汇聚成不可预测的巨浪。这既可以理解为对个人命运变化无常的提醒,也可视作对于社会动荡不断演变的深刻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叔孙毁仲尼,臧仓掩孟轲”等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曾经被误解、贬低的人物的同情与认同。这里通过对古代圣贤的引用,强调了历史上知识分子和正直之士常遭受不公待遇。
“兰艾不同香,自然难为和”则以植物比喻人性与品格的多样性,表达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社会中无法调和矛盾的无奈感受。
“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一句,则以良玉不被火焰熔化、直竹坚守本性为喻,表达了对坚持真理和品格不渝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最后,“自古皆如此,其如道在何”则是诗人对历史规律的一种反思。它既是对于人类社会中某些永恒不变的现象的感慨,也是在寻找着通往真理与和谐之路的方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追求。
飒飒西风,怯红愁绿,作成憔悴。
念几番春去春来,万种柔情,都付一天香绮。
绕遍画阑还凝望,问前度、幽怀何处寄。
家山畔、剩深浅艳痕,伴人残醉。天涯断肠别泪。
奈疏雨、黄昏难独避。
料明朝洗尽,燕支只有,霞光姝丽。
跨鹤纵回神仙驾,也难遣重开花并蒂。
文窗掩,但罗袖、清寒相倚。
姻戚崔卢贵。倒金樽、兰堂日午,广筵佳会。
软舞娇歌都过了,志在高山流水。
催一霎、妆成奏伎。
上客低徊频注目,为儿家、一洗筝琶耳。
娇顾影,自矜喜。当时只解耽游戏。
一年年、桃鬟高并,柳丝难系。
弱蔓孤根无处著,随分萦依荆杞。
也算做、花开连理。
茵溷飘零元不定,判百年、人事长如此。
浑不计,电光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