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奢华能几年,尽将春梦付荒烟。
错听古调一两拍,空嗅斯文数百篇。
太子奢华能几年,尽将春梦付荒烟。
错听古调一两拍,空嗅斯文数百篇。
这首诗《文选阁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文选阁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句“太子奢华能几年”,以“太子”象征权力与富贵的短暂,暗示繁华终将消逝。奢华的生活或许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最终都将归于平静。“尽将春梦付荒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春梦比喻短暂而美好的事物,荒烟则代表时间的侵蚀与遗忘,形象地描绘了美好事物最终被岁月抹去的景象。
接下来,“错听古调一两拍,空嗅斯文数百篇”两句,通过对比“古调”与“斯文”的听闻与嗅闻,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思考。错听古调,可能意味着对传统价值的误解或忽视;空嗅斯文,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未能深入理解或珍惜的遗憾。这两句诗在对比中揭示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存在着某种缺失或偏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虑。它不仅是一幅文选阁的图景,更是对时代、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探讨。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无念痒背搔,还恐罹怒扑。
学道我未成,鍊气不饱腹。
安得羽翼生,下上同黄鹄。
送君想君游,星斗坛边竹。
比从江南来,又从江南去。
孤舟随雁群,晚泊定何处。
霜橙可为齑,冰鲙思下箸。
此兴吾不知,薄言聊所慕。
五月江南行,南风江恶溯。
乘潮虽有信,不过湓城去。
船经香炉峰,峰前须暂住。
三年少尹劳,始得看瀑布。
到官未必闲,举察忧财赋。
回思庐山傍,尘土已生虑。
尚存滕王阁,无忘一登顾。
六月畏岭险,乃陟川程迂。
遥看云中雁,不乱江上凫。
鱼网离飞鸿,我邑望何殊。
鳞方怀其剖,鸟反值以刳。
为言等王民,岂限楚与吴。
是维见恋慕,作诗赠路隅。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
又将馀力作脩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后始为嵇阮公。
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