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病春深骨尚寒,侧身天地傍谁宽。
空令紫气长浮狱,不为青山并挂冠。
万里书成归雁失,何人歌罢片虹残。
亦知沟壑非吾分,未死人间事事难。
旅病春深骨尚寒,侧身天地傍谁宽。
空令紫气长浮狱,不为青山并挂冠。
万里书成归雁失,何人歌罢片虹残。
亦知沟壑非吾分,未死人间事事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答于鳞(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因病滞留异乡,深感孤独与寒冷,内心充满了对天地间公正与否的质疑。诗人在感叹自身命运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无奈与愤慨。
首联“旅病春深骨尚寒,侧身天地傍谁宽”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凄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感。春天已深,但诗人仍感到身体的寒冷,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他关上了门。他侧身于天地之间,却找不到一丝宽慰或理解。
颔联“空令紫气长浮狱,不为青山并挂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似乎在说,即使有紫气(象征吉祥、神秘之气)环绕,也无法改变自己身处牢狱般的困境;他不愿像其他人那样选择隐退,而是坚守在世俗之中,尽管这让他感到痛苦。
颈联“万里书成归雁失,何人歌罢片虹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他写下了万里长信,却如同失去归途的鸿雁,不知所措。而当有人高歌时,天空中仅有的彩虹也渐渐消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尾联“亦知沟壑非吾分,未死人间事事难”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接受与对生前遭遇的无奈。他知道,最终的命运可能是埋骨荒野,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坚持。在他看来,无论生死,人间的困难与挑战始终存在,难以避免。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病痛、孤独、不公以及生命无常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柳花飞满春归路,隔江暮云摇影。
草暗河桥,尘昏水驿,难觅仙翁丹井。年光渐暝。
任老鬓霜彫,壮心灰冷。
世故纷纭,寄书长拟问弘景。
山林多少胜地,四时萧散处,谈笑能领。
小舫寻诗,轻裘把钓,此意只今谁省。斜阳迥迥。
算往梦难追,旷怀休骋。目断南湖,平芜千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