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
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
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
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
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
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
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
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
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
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
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
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
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
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间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遇见美景便驻足欣赏的生活态度。接着,“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在孤独旅程中的心灵慰藉。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写出了诗人沿着水流蜿蜒前行,目光随着流水流转,内心也随之流动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互动与和谐。接下来的“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曲折与波澜,以及水面上鸥鸟的惊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描述了诗人探寻源头时的意外终止,以及之后的失落与继续前行的心情。这一段既表现了探索未知的渴望,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则转向对自然声音的关注,通过描写田野中戴胜鸟的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随后,“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则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通过农人在田间歌唱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则体现了诗人对水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追求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然之道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