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游斜川》
《和游斜川》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

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

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

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

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

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

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间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山行无前期,佳处辄小休”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遇见美景便驻足欣赏的生活态度。接着,“爱此岩壑名,慰我寂寞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在孤独旅程中的心灵慰藉。

“沿缘一水曲,目运心自流”写出了诗人沿着水流蜿蜒前行,目光随着流水流转,内心也随之流动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互动与和谐。接下来的“洄洑类修蛇,呀呷如惊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曲折与波澜,以及水面上鸥鸟的惊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寻源忽而止,惆怅复经邱”描述了诗人探寻源头时的意外终止,以及之后的失落与继续前行的心情。这一段既表现了探索未知的渴望,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邱中戴胜鸣,关关互相俦”则转向对自然声音的关注,通过描写田野中戴胜鸟的鸣叫,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随后,“农歌隔田水,此唱疑彼酬”则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通过农人在田间歌唱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智慧的向往,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枕流虽未能,乐水且忘忧”则体现了诗人对水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顾惭濠濮趣,天机犹外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追求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然之道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漪澜堂

弓样围楼镜样波,中堂俨是影清娥。

漫言七宝琼居绮,不藉千枝挂树娑。

檐际光翻银液藻,窗间声按羽衣歌。

独予水鉴因心切,澄照何当惕对多。

(0)

听瀑

谓当雨里无过矣,可识晴来更恰然。

白界翠屏迂缓画,律和声瑟沅湘弦。

秋心宛在水精域,烟色遥开玉塞天。

今日始知谪仙句,妙因霁后对前川。

(0)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七试墨泉

行云流水定何踪,试笔欣当五合逢。

惭愧会稽王内史,至今犹说墨云浓。

(0)

夜雨

枕上惊雷殷地鸣,倏闻雴雨注檐倾。

明知凉涤十分暑,恰喜润乘三日晴。

早黍方将争怒长,晚荞率已遍新耕。

迩来时若真私庆,前此那忘颙望情。

(0)

恭奉皇太后观荷词·其一

好雨均沾既渥优,承欢今始展眉头。

莲花万朵叶千万,叶叶花花纪岁筹。

(0)

瀛台即景杂赋·其二

湖山位置仿蓬瀛,万事由来有志成。

二典三谟明式在,望洋徒叹竟何情。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