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飞云小作阴,龙神祠下水流深。
河渠未预千年计,阙里徒勤万古心。
驿报正愁闻鲁警,棹歌初喜听吴音。
顺流东下三千里,一笑清风忽满襟。
湖上飞云小作阴,龙神祠下水流深。
河渠未预千年计,阙里徒勤万古心。
驿报正愁闻鲁警,棹歌初喜听吴音。
顺流东下三千里,一笑清风忽满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湖上飞云小作阴,龙神祠下水流深”,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画面。湖面上,云朵轻盈地飘过,偶尔遮蔽了阳光,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龙神祠旁,溪水潺潺,深邃而宁静,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颔联“河渠未预千年计,阙里徒勤万古心”,转而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河渠虽未参与千年的规划,但其流淌不息,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而“阙里”(指古代帝王的宫殿或庙宇)的劳苦,却只是徒增万古的感慨。这里既有对自然永恒力量的赞叹,也隐含着对人类文明短暂与永恒之间关系的深思。
颈联“驿报正愁闻鲁警,棹歌初喜听吴音”,则将视角转向了归途中的实际体验。在归乡的路上,听到驿站传来的紧急消息,心中不免忧虑;然而,当船行至江南,听到熟悉的吴地方言时,心中又不禁感到喜悦。这一喜一忧,反映了诗人对故乡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未知的担忧,也有对熟悉事物的期待与欢愉。
尾联“顺流东下三千里,一笑清风忽满襟”,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轻松与愉悦。在顺流而下的旅程中,经历了千里的路程,最终抵达故乡,清风拂面,心中满是释然与满足。这不仅是对旅途的结束,也是对心灵回归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乞巧筵开玉露秋,一钩凉月挂西楼。
人间百巧方无奈,寄语天孙好罢休。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开。月飞来。
雪月光中、无处认楼台。
今岁梅开依旧雪,人如月,对花笑,还有谁。
一枝两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笺烂绮。
孤山外、目断云飞。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
谁作叫云横短玉,三弄彻,对东风,和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