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昔受困,敌骑何凭凌。
矫矫二烈士,提兵援孤城。
雪涕奋雄剑,悲风起冥冥。
赤手蹈虎穴,义气孰敢撄。
轻舟驾巨涛,江水为奔腾。
转战前无当,势若可横行。
惜哉天亡宋,其功竟无成。
一时双玉节,皎皎照日星。
我来寻故垒,黯惨愁云凝。
草木为号呼,犹似战伐声。
英魂凛赫赫,万古常如生。
襄阳昔受困,敌骑何凭凌。
矫矫二烈士,提兵援孤城。
雪涕奋雄剑,悲风起冥冥。
赤手蹈虎穴,义气孰敢撄。
轻舟驾巨涛,江水为奔腾。
转战前无当,势若可横行。
惜哉天亡宋,其功竟无成。
一时双玉节,皎皎照日星。
我来寻故垒,黯惨愁云凝。
草木为号呼,犹似战伐声。
英魂凛赫赫,万古常如生。
此诗《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七)》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襄阳这一战略要地的历史场景,通过追忆古代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敬仰。
首句“襄阳昔受困,敌骑何凭凌”,开篇即点出襄阳曾遭受围困,敌军骑兵肆意侵犯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接着,“矫矫二烈士,提兵援孤城”描绘了两位英勇的烈士率兵救援被围困的孤城,展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情操。
“雪涕奋雄剑,悲风起冥冥”一句,通过“雪涕”、“雄剑”、“悲风”的形象描写,渲染了战场上的悲壮气氛,同时也表现了烈士们面对强敌时的坚韧不拔。接下来,“赤手蹈虎穴,义气孰敢撄”进一步赞扬了烈士们的勇敢和正义,即使面对危险重重,也无所畏惧。
“轻舟驾巨涛,江水为奔腾”描绘了在水战中的激烈场面,轻舟在巨浪中穿梭,江水仿佛也为之奔腾,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壮观。而“转战前无当,势若可横行”则描述了战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
然而,“惜哉天亡宋,其功竟无成”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结局的惋惜之情,尽管英雄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最后,“一时双玉节,皎皎照日星”赞美了这两位烈士如同日月般照耀后世,他们的英魂永远闪耀着光芒。
“我来寻故垒,黯惨愁云凝”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战场遗址,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哀伤。“草木为号呼,犹似战伐声”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界的草木仿佛也在为战争的悲鸣,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英魂凛赫赫,万古常如生”则以英魂不灭的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永恒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不仅赞颂了古代英雄的英勇与牺牲精神,也引发了对历史命运、个人价值以及英雄主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