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河七夕巧云稠,坠露声清夜得秋。
月冷桂花飘左界,山寒荔子落东瓯。
人怜纨缟裁衣袂,谁借蒲葵剪扇头?
竹影近窗砧杵急,梦随南客问行舟。
灵河七夕巧云稠,坠露声清夜得秋。
月冷桂花飘左界,山寒荔子落东瓯。
人怜纨缟裁衣袂,谁借蒲葵剪扇头?
竹影近窗砧杵急,梦随南客问行舟。
这首元代马祖常的《奉和奥屯都事秋怀》描绘了七夕时节的景象,以灵河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秋季的特色。"灵河七夕巧云稠"一句,通过繁密的巧云,暗示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情境。"坠露声清夜得秋",清冷的露珠滴落声,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秋意。
接下来的两句"月冷桂花飘左界,山寒荔子落东瓯",通过描绘桂花飘香和荔子落地的场景,展现了季节的转换,以及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左界"和"东瓯"都是地理名词,暗寓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人怜纨缟裁衣袂,谁借蒲葵剪扇头",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关怀,纨缟裁衣,蒲葵制扇,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寄托着深深的亲情和友情。最后一句"竹影近窗砧杵急,梦随南客问行舟",以砧声和梦中询问行舟,进一步渲染了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关切。
整首诗以七夕为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怡云轩前古松树,日日云来满幽户。
怡云野老对松眠,看云自来还自去。
非烟非雾流光晶,白衣苍狗倏多形。
有时骤雨动灵怪,恐是老龙来听经。
饥食坐单行复息,心与浮云两无迹。
钵中水是天上泉,窗隙罅非山下石。
青天漫漫积空寥,磅礴云间无远遥。
乘之瞬息千万里,灵鹫峰头雪未消。
我乐在云云我悦,相从不似长相别。
云归岩洞我还山,碧潭夜夜看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