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
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閒。
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
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
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
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閒。
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
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中禅关景象。开篇“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层叠的山峦和隐约于白云中的禅关,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閒”两句,则将画面拉近,细腻地描绘出幽静的山岩中微风轻拂,以及细语鸣叫的燕子和远处古老寺院内春意盎然、鹤类栖息的情景。这里的“梦閒”一词,更添了一抹诗人对禅关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中间两句“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表达了游子的感慨和老僧的超然。游子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伤,以及老僧对于世事无常持平常心的境界,构成鲜明对比。
最后,“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仍旧是个在红尘中飘泊的人,对于那条通向禅关的道路,虽心有所属,但实践起来却又是多么艰辛和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禅关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游子与老僧不同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
愁向清辉说。暗将离、冰纨却扇,香罗替葛。
不觉凉飔吹茉莉,回首纱橱似雪。
得几度、为君簪发。
行矣天边风露冷,汉时关、偏隔秦时月。
幽思重,写瑶瑟。情知又是经年别。
转难忘、凭肩密誓,长生钿合。
此意双星应鉴取,好耐寒侵肌骨。
恩不甚、怕成轻觉。
来日征帆休便挂,听残更、软语镕心铁。
银汉影,夜分裂。
几多情、春归莫诉。下阶亲剪红药。
短檠孤影愁相对,教伴绮窗斟酌。花睡着。
护一点、檀心不受东风谑。明朝梳掠。
看镜里芳姿,阿谁较胜,传语问青雀。
琼肌削,似比柔枝更弱。半开仍锁银錀。
绛绡曾挹经年泪,和露封来灼灼。休忘却。
休忘却、年时茅屋空山约。从教零落。
待粉蕊全删,宝华同证,此意尽商略。
又盼到、冬深不见,故人消息。
况当雪后,几枝寒梅,绿萼如滴。
对暗香疏影思佳客。
细思量、两地相思,怕梦里、行踪无准,各自都成悲戚。
无极。
九回柔肠,十分幽怨,几度写付宫阕,鸿雁空延伫,虽暂成小别,也劳心力。
回首当初,在众香国里花同惜。
恁无端、寒来暑往,天天使人疏隔。
知何时、共剪西窗烛,万千言与语,叨叨向说。
却还愁,说不尽、从前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