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啼乌黯自怜,何人忍断蓼莪篇。
肯将儿女千行泪,尽付郊原一片烟。
洞劫已甘投火宅,清凉无路到罗天。
年年寒食清明节,徒向江边酹纸钱。
夜雨啼乌黯自怜,何人忍断蓼莪篇。
肯将儿女千行泪,尽付郊原一片烟。
洞劫已甘投火宅,清凉无路到罗天。
年年寒食清明节,徒向江边酹纸钱。
这首诗《悲火葬》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对火葬这一丧葬方式的哀伤与反思。
首句“夜雨啼乌黯自怜”,以夜雨和啼叫的乌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暗喻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接着,“何人忍断蓼莪篇”一句,引用《诗经·小雅·蓼莪》中的典故,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痛楚难以言表,即便是最勇敢的人也难以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
“肯将儿女千行泪,尽付郊原一片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愿意让孩子们的眼泪化作烟雾,飘散在郊原之上,这既是对失去亲人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接受。通过儿女的泪水,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连,增强了诗歌的共鸣力。
“洞劫已甘投火宅,清凉无路到罗天”这两句,表达了对死亡的接纳与对来世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说,即使面对火葬这一直接而残酷的死亡象征,他也愿意接受,因为心中仍存有一丝对清净、安宁的向往。这里的“火宅”和“罗天”分别指代佛教中的苦难之地和极乐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年年寒食清明节,徒向江边酹纸钱”两句,点明了每年祭扫的日子,人们虽然通过烧纸钱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但这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方式的反思,以及对真正缅怀逝者情感的追求。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哀思,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如何纪念逝者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综上所述,《悲火葬》这首诗通过对火葬这一丧葬方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亲情以及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
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
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
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
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
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
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
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
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
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
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
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
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
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
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
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
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
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
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
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
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
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
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
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
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
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
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宋·释慧空】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https://shici.929r.com/shici/HkAAGtpxTw.html